慈禧上廁所竟如此講究 現代人怎么越來越倒退
按照每人每天光顧6~8次廁所計算,人一生中平均有3年時間在廁所度過。如廁,是人人不可回避的事情,天王老子也不例外。那在眾多天王老子當中,作為晚清時期皇宮中實際的掌權者,慈禧如廁可謂講究頗多。
在清朝,皇宮里是沒廁所的。為什么呢?據說一是為了避免臭氣熏天,惹煞皇宮風景,所以不能修建固定的廁所;二是為了大家的安全。據《左傳》記載,公元前581年6月6日,晉景公姬獳如廁不慎跌進糞坑而死。當然,這只是個意外,還有宮女將廁所作為自殺場所的,把如廁之人嚇得半死。所以從明清開始,宮中便不再修建固定的廁所。
問題來了,好幾千人的大院子竟然沒有廁所,該如何解決方便之事呢?原來,所有的人方便時都使用便盆和馬桶。據伺候老佛爺的老太監回憶:“娘娘行便溺之盆,木匣盛著,外付布套。便溺不出寢宮,完畢后木盆在下屋洗涮,凡太監不能近事,均由下屋女子承當”。
平日里,宮女和太監將便盆和馬桶準備好,放在專門的凈房里。慈禧太后一聲傳官房(馬桶),就是說,我要拉屎了,你們快做準備。太監隨即將便盆送送到寢宮門外,將黃云龍套打開,把官房請出來,再由宮女捧進寢宮……一切完畢,先由宮女將官房捧出寢宮,由太監將黃云龍套裝好,回到凈房清除臟物,重新擦抹干凈,再填充香木末以備用。
讓人們感到瞠目結舌的是,慈禧太后上廁所的時候要有幾十個人服侍,她所用的官房更是奢侈至極。
據《紫禁城》雜志載:慈禧太后用的官房,是檀香木刻制的,外雕一條大壁虎,壁虎的四爪著地,是為驪桶底座的四條腿,嘴略張開,以銜手紙,壁虎的尾巴卷成為把手,壁虎的肚子正好成為容器,事先填滿香木的細末,干松而蓬蓬,便物下墜后,立即滾入香木末里,被香木末包起來,既看不見臟東西,更不會有什么惡氣味。
說到慈禧這一官房,還有段有趣的歷史。當年為了討好慈禧,袁世凱準備送老佛爺一件禮物,可是送什么好呢?老佛爺比皇帝牛多了,她缺什么、稀罕什么、在乎什么呀?要送,就得別出心裁。袁世凱絞盡腦汁之后,決定送老佛爺一只馬桶。
這只馬桶相當精致、獨具匠心——上面描金畫鳳的精巧、精細、精心就不必說了,體貼入微的用心及其功能奧妙藏在內里——除了接觸屁股的部位舒適,具有很好的按摩功效之外,最絕的是馬桶中間有每天可以清洗更換的透水透氣的隔層,隔層上細細地鋪一層黃沙,其上再鋪一層水銀。這樣,就解決了老佛爺內急時出而無味、落而無聲這兩個老大難問題。老佛爺使用之后,果然心里非常熨帖、舒坦。
想必,這樣的馬桶比那些跑日本買的自動馬桶蓋要舒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