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明朝何以被同一部落所滅 這才是根本原因
縱觀整個中國歷史,無論是什么時候,中原政權總是有天敵并存,這其中威脅最大的主要有四個,分別是:匈奴、突厥、蒙古、女真。前兩個在與中原的漢族政權對抗中,整體上互有勝負,可是后兩個則取得了壓倒性的優勢,直接就將中原政權取而代之,統治了全中國。
要論彪悍程度,女真未必比得上突厥,他們所對抗的都是同一民族,但是卻出現了截然不同的結果。堂堂的西北突厥帝國,盡不能進抵中原半步,而區區一個東北的游牧民族,居然先滅北宋,后滅明。與其說后者比前者強悍,倒不如說是他們的敵人一個比一個不堪。
同樣的一個民族,為何在唐太宗時就能夠主導世界的走向,而宋徽宗時卻淪為砧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中國有句古話說得好,“三軍可以奪帥,匹夫不可以奪志”,這就說明了一個道理:一個民族真正的失敗,并不是軍事上的失敗,而是精神上的消亡。這也是宋、明兩朝滅亡的根本原因。
宋代我們都知道,自從宋太祖趙匡胤登基稱帝以來,害怕其他人效仿自己的篡位模式,于是玩起了杯酒釋兵權,推行“崇文抑武”的國策,從此漢人便遠離了尚武的精神,變得文弱起來??扇绻J為這就是華夏自宋朝開始衰落的唯一原因,那也是不夠客觀的。北宋不能說是一點兒軍事實力都沒有,早在建國初期,對付西夏,軍事上那是絕對占據上風的;對付契丹,也可以打個平手;嚴重不敵的,是女真;全面不敵的,是蒙古。如果說北宋要是滅亡的話,那也應該是亡于契丹,何來女真的事兒。
由此可見,宋軍的戰斗力是一個逐漸衰敗的過程,而這其中的主要原因不是在于兵道不強,而是在于民族精神的雌化。宋明兩朝都是以儒治國,儒家接受“理學”的改造,從而導致了整個國家的民族精神全面雌化,丟失了傳統的漢魂。雖說宋明兩朝的經濟成果一直被世人所津津樂道,可單項的成就畢竟不能彌補整體精神文明的損失。
都說大明王朝是最有血性的,沒有像兩漢那樣用美女換來和平,也沒有像宋朝那樣用金錢來茍且安生??删褪沁@樣的一個王朝最終還是亡于外族之手,這究竟又是為何?外因我們就不說了,內因除了其他王朝都有的極度皇權以及宦官亂政之外,還有最為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從政治到文化的失血,這點與宋朝大同小異,最為具體的表現就是“清流之害”。
明末的“清流大臣”看上去很有血性的樣子,實則貪生怕死,漢奸層出不窮,以死抗爭者實在是少之又少。當女真人入關時,青樓女子李香君打算以死殉國,而她的才子情郎侯方域卻一心賣國求榮,帶頭剃發易服?!扒辶髦肌钡臍夤澗谷徊蝗缫磺鄻桥?,如此的精神對比,實在是令人唏噓不已。
北宋被女真亡國,南宋被蒙古蠶食,雖說朱元璋一度復國,可三百年后,女真的一個建州分支竟能再次滅了華夏王朝。近一億人口的民族相繼被幾十萬人口的同一部落吞沒兩次,實屬“血性消失”后的自取其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