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山口家族”為何要搶大唐第一美女
熟悉圣堂歷史的人,一定知道由盛而衰的帝王——李隆基。他不但丟了大半個李唐江山,而且還在著名的“安史之亂”過程中,把自己心愛的女人——“貴妃”楊玉環,給推到了屠刀之下。
按照正史的說法,唐玄宗被守衛自己的將領脅迫,不得不在逃亡途中,把楊玉環賜死在“馬嵬驛”。很遺憾,學術研究的領域,反倒出現了另外一種傳奇式的說法。這種說法突破了楊玉環死于“馬嵬驛”、死于佛堂或者死于亂軍的成見。反倒覺得,聲名赫赫的楊玉環,非沒有死在逃亡途中;而是,被李隆基悄悄地來了個“走馬換將”,被當眾弄死的女人絕非楊貴妃,那個梯形肥胖的女人,反倒趁機逃到海波洶涌的日本去了。
根據了解,遠在日本的山口縣油谷町,坐落著有一座古剎,名為“二尊院”,寺院當中修建了一座“五輪塔”。當地人覺得,這恰恰就是楊貴妃掩埋自己的墳墓。“二尊院”藏有兩本古文著作,記載著當地關于楊貴妃的動人傳說。看來,日本人不可能平白無故地滿世界亂認親戚,當地的說法,不可能局限在一段美麗的傳說身上。
更為有趣的是,捱到了2002年,日本著名的女影星山口百惠,忽然聲明:自己的確是楊貴妃的后裔。值得深思的是,山口百惠恰恰正是“山口家族”的正式成員,他們不可能把老祖宗,胡亂地安插到盛唐的皇宮里,一定要掌握著某些確鑿的證據才行。其實,早在上個世紀20年代,著名紅學家俞平伯先生,就在鉆研《長恨歌》等文章當中,明確地指出:楊貴妃可能并沒死在“馬嵬坡”,而是,中途巧妙地調了包兒,掩蔽性極強地逃到了遙遠的“島國”日本。假如的確如此的話,那么,李隆基男女多情的一面,也就更加鮮活、生動了。
據史料記載,唐玄宗返回長安之后,秘密令宦官改葬楊貴妃,令人疑惑的是,奉命改葬的大臣回京之后卻說,墳墓當中,根本就找不著楊貴妃的遺體;取而代之,他們只帶回了貴妃生前攜帶的香囊。唐朝詩人白居易,曾在《長恨歌》里寫道:“馬嵬坡下泥中土,不見玉顏空死處。”此外,《馬嵬懷古》詩的末句也寫道:“此日衣裳尚有香”,意指位于“馬嵬坡”的楊貴妃墓,不過是個掩人耳目的“衣冠冢”,細究起來,墓穴里根本就沒有埋葬張三還是李四,不過是個樣子而已。顯然,這種說法跟史料記載,以及白居易所作的《長恨歌》詩句相符合。
遠在日本的“二尊院”內,除了遺留著楊貴妃墳墓之外,還有一尊白色雕像,雕像的主人也是楊貴妃。寺院內還種植著三十株原產于中國山東、楊貴妃最愛吃的肥城桃。另外,“二尊院”所在的“油谷町”,也被稱為“楊貴妃之里”。町內還出售著當地特產——“楊貴妃面包”。平心而論,日本人追趕歷史的腳步,不會過于細致而且密集。風靡世界的盛唐帝國,確實令“島國”上下,極為神往、備加尊崇,可惜,他們很少能滋生出詳實、真切的感受,虔誠地下跪在鄰里腳下,更不可能虛構日本生活之外的“盛唐美女”——楊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