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邑考為何不叫姬考 死后單單就變成兔子?
眾所周知,伯邑考是周文王的兒子,武王姬發的哥哥,這兩個人一母同胞的親兄弟。按理來說,他應該被稱之為姬考。然而他在眾人嘴里的稱呼卻是“伯邑考”。為什么呢?其實啊,他確實姓姬,他廣外人知的這個名字背后是有說法的,目前名字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伯是他的排行,他是嫡長子,按照古代長幼排列,他在伯位。至于邑,則有兩說:一種說法是用“邑”來表明他世子的身份。另一種說法則是他當年被封為“邑”這個官職。伯邑的后面再加上他的名字,故名“伯邑考”。
伯邑考生于周文王十三歲時,而他的弟弟武王則生于兩年后。據記載,其人才貌雙全,寬仁敦厚,不僅容顏俊美,還彈得一手好琴。放在現在,就是活脫脫的小鮮肉啊。他是伐紂之戰中的第一個犧牲者。他忠孝,替父做人質,他正直,不為妲己所惑。他悲慘,因為妲己讒言被紂王烹殺成肉羹。
伯邑考一生為人正直,但是其一生經歷卻曲折迷離,充滿了悲劇色彩,尤其是死的慘不忍睹,一代孝子,卻落得那樣的下場!
我們常接觸的封神榜電視劇中,對伯邑考的人生是這樣解釋的。
商紂王聽信讒言懷疑西伯侯姬昌要造反,他擔心王權不穩,就將他召來囚禁在牢里,伯邑考很孝順,為救他的父親,親自攜帶三樣奇珍異寶,千里迢迢前往見紂王,請求把自己作為周國的人質,來換取父王回國。一片孝心感動天地,后來伯邑考在殷商時,被商紂王指派來駕馬車。因為他外貌俊秀,又擅長琴藝,在一次出行中被妲己看上,一見鐘情。妲己借學習琴藝之名,央求紂王請伯邑考教自己彈琴,一盤算盤打得響,不料卻被伯邑考冷冷拒絕并痛罵一頓。在這里筆者要給伯邑考一個大贊,妲己的人品先不論,若論美貌稱之為國色天香絲毫不為過,紅顏禍水,禍國殃民,一系列詞語都可以從側面詮釋她的美貌。然而伯邑考就是不為所動,冷冷拒絕,還把她罵了一通。
美人心眼小,被拒絕了自然不甘心,見他如此不識抬舉,惱羞成怒,回身就去找紂王訴苦,反誣伯邑考對她心存異心,看她貌美就借著教她彈琴來輕薄她,簡直禽獸不如,又誣陷伯邑考琴聲中夾雜著對大王不滿的意思,不思悔改,希望大王為她討回公道。紂王對妲己寵愛至極,聽見這個區區質子竟然敢調戲他的愛妃,憤怒不已,當即不疑有他,當然了,按照這位大王的智商也不會懷疑什么。隨即就下令烹殺伯邑考!烹人啊,古代的酷刑簡直駭人聽聞。不過更可怕的還在后面。
之后,為了試探西伯侯,紂王下令將熟了的伯邑考制成肉餅,賜予西伯侯,并說:“不是都說姬昌是圣人嗎?圣人應該不會吃親生骨肉做成的肉羹。”姬昌滿腔悲憤,卻不敢得罪商紂王,忍辱吞聲,裝作不知道的樣子只能吃下。紂王笑話他:“誰說你是圣人?吃了你兒子的肉自己還不知道。”通過這件事紂王覺得這樣的人,連自己兒子都算不出來,占卜之術也不怎么樣,不值得他為他費心思,戲弄了之后就放他回國,此事告一段落。
傳聞西伯侯歸來,剛剛踏上周國的土地,就一陣惡心,畢竟吃了親生兒子的肉,誰不惡心啊。他在一個破廟中張口吐出三只白兔,這幾只兔子蹦跳著跑進了宮殿。因為兔子諧音是“吐子”之意,就把自己的兒子吐出來。后來,這三只白兔被認為是他的三魂所化。
關于兔子的歸宿,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女媧娘娘命令將他們帶到月宮中,后來也就伴隨在嫦娥身邊。一種說法是他的三魂被姜子牙封神,永遠鎮守北極。
那么作為嫡長子的他為什么從未被立過世子?通常的說法是,西伯侯認為長子被救回的希望渺茫,于是舍棄了他,直接立了他的弟弟為世子。后世對周文王這一做法說法不一。有些學者認為周文王沒有立伯邑考,是遵循殷朝的禮節。另外一些人則認為伯邑考早早的死了,并不是文王廢掉的,而是嫡長子死去之后,繼而立的次子。
伯邑考是《封神演義》中較為完美且悲劇式的人物,他知孝道,懂禮節,心性堅貞,擅長琴藝,形貌俊秀,就是放在如今也絕對是一個出色的人物,他是周王眾多兒子中最優秀的一位,卻生不逢時,命運悲劇,最終慘淡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