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批太監為何遣散,溥儀感覺生命受到威脅
2017-04-29 23:58:10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
導語:國亡家必敗,權失威焉存。當時小朝廷內部十分混亂,什么祖制家 法徒具虛文,從上到下,官員貪污舞弊,太監、蘇拉賭博 盜竊成風,例如1912
國亡家必敗,權失威焉存。當時小朝廷內部十分混亂,什么祖制家 法徒具虛文,從上到下,官員貪污舞弊,太監、蘇拉賭博.盜竊成風,例如1912年乾清門太監王林明等四人在吉祥門值班房同護軍校慶春等開 場聚賭案;1924年在逃之太監徐長有在西苑招集軍人開寶聚賭案等等。
盜寶竊物更為嚴重,特別是在1923年,盜寶案件不斷發生,如壽皇 殿丟失金鐘和掛燈案,重華宮遺失金海碗,金香爐案;養心殿太監王小三盜竊夜明珠案,等等。溥儀不僅感到太監偷盜的可惡,而且感到這些 被他任意打罵凌辱的奴隸,對自己有人身的威脅,主張將宮中所有太監,無論老少,全行驅逐。但瑾、瑜兩太妃不同意,認為太監制度一 廢,更無以保持皇室的尊嚴。
溥儀仍堅持非驅逐太監不可,所以在1923 年7月16日毅然下令,除留一百七十五名在太妃等處侍候以外,其余所有太監一概遣散。當即命內務府大臣紹英派軍隊將太監押出皇宮,時大 雨泥濘,被逐太監麇集神武門外,其狀十分凄慘狼狽。
太監被遣散后,被分別安置在各廟暫住,每天到雁翅樓步軍統領署 新兵教練所領取食物糊口。內務府規定,每個太監補發兩個月的月例口分銀和恩賞一個月的錢糧,以便資川回籍,各謀生路。就這樣歷時兩千 多年的太監制度,隨著封建制度被推翻而瓦解,清宮最后的一大批太監,在溥儀感到自身安全受威脅的情況下,被遣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