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得帥沒好下場!揭古代第一美男悲慘結局
潘岳(247—300),字安仁,西晉文學家,河南滎陽人,“姿容既好,神情亦佳”。作為西晉文學的代表,潘安在文學史上有一定地位,他擅綴詞令,長于鋪陳,造句工整,時人稱他是一個憂郁的美男作家。
古代文章比如駢體文和詩歌,為了對仗押韻、省字,把仁字給省略了。而民間說法則是,因潘安曾侍奉中國歷史上最丑最荒淫最無恥的皇后賈南風,德行操守愧對“仁”字,因此后人省略一字,稱為“潘安”。
少年時就顯露出文學天賦,被鄉里稱為“奇童”。多少年來,提起我國古代美男子潘安,可以說是婦孺皆知。成為中國花樣美男的符號,頑強地活在成語典故、詩詞曲賦、古今小說中。
少年潘安風流頑皮,喜歡挾牛皮彈弓到洛陽城外游玩,婦人們見著,竟手拉手圍將起來,爭相丟水果,這便是成語“擲果盈車”的由來。
“才比宋玉,貌似潘安”,這樣的夸贊對每一個男人來說,都是莫大的稱贊。西晉時,號稱“中國第一美男子”的潘安是河南人,雖然他的容貌尚無法復原,但據史書記載,他的容貌即使不算傾國,也算是傾城,由于他出眾的美更是演繹出了很多故事、典故。
雖然被稱為“中國第一美男子”,但在史書中,潘安的美雖然是天生的,但他本人是否“愛美成癖”,并無從考證。而“非凡人氣”、“時代的萬人迷”來形容潘安,倒也不算失實。
南朝宋文學家劉義慶寫了一本《世說新語》,其中有一篇《容止》,專門寫美男子的儀容。其中,潘安就占了極大篇幅:“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時挾彈出洛陽道,婦人遇者,莫不連手共縈之。”劉孝標注引《語林》:“安仁至美,每行,老嫗以果擲之滿車。”
潘安之美在正史上亦有多處記載,如《晉書-----潘岳傳》:“岳,美姿儀”;《文心雕龍》中寫道“潘岳,少有容止”。這些話從不同側面表達了相同的意思:潘岳長得太秀美了。
司馬炎建立西晉后,22歲的潘安任太尉賈充的屬吏,他做了一篇《藉田賦》被司馬炎大加贊賞,卻招致了朝中大臣的忌妒,由于他們從中作梗,潘安十年沒有升遷。潘安一生之中做官最高做到黃門侍郎,還做過多年的七品縣令。
雖然懷才不遇,潘安還是勤政廉明,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此后在政壇屢升屢降,直到元康六年(296年)前后,回洛陽做京官,經常參與依附賈謐的文人集團“二十四友”的活動,從此走上了一條不歸路。曾經恃才傲物的翩翩少年如今鬢發花白,飽嘗宦海艱辛,學會了趨炎附勢。為賈氏外戚集團進行文字煽惑。精彩之筆,當數搞垮太子的陰謀。
那個時候正是賈氏集團呼風喚雨的時候。賈南風想廢掉太子,潘安也被攪入了這場陰謀之中。一次太子喝醉了酒,潘安就被安排寫了一篇祭神的文章,并讓太子抄寫。太子早已醉得神志不清,依葫蘆畫瓢地寫了一通。潘安拿到太子寫的文章以后,再勾勒幾筆,把它變成了一篇謀逆的文章,導致太子被廢,太子的生母被處死。雖不是策劃者,但潘安在這起陰謀中顯然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太子死后,趙王司馬倫以為太子報仇為名,聯合另外七位司馬家的皇族一起發動了兵變,入宮除盡賈氏黨羽,史稱“八王之亂”。潘岳從前就得罪過趙王,趙王司馬倫奪權成功后,他立刻抓了潘安,并判了他一個滅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