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聞!內衣外穿居然是明末讀書人發明的?
有一首詩,咱讀小學時即在課文里,不知現在還有否。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襟。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此詩是宋朝人張俞寫的。未料幾百年后,到了明朝中后期,被改了
昨日到城郭,歸來淚滿襟。遍身女衣者,盡是讀書人。
此處講的是明末江南之事,那時的讀書人,都喜歡男扮女裝穿女人的衣服呢。
咱們曉得,女扮男裝,那叫英武;乃是主流觀點所能接受的。而男扮女裝呢。好吧,后世京劇里,貴婦醉酒演得好的,似乎是男人。但在《見聞雜記》編撰者明朝隆慶年間進士李樂眼中,這些讀書人,實在是太沒邊了。
讀書人是啥?要靠他們正人倫的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一絲一毫都不能亂。他們讀的是圣賢書,該修身養德,不說人人都成圣,至少也不能亂搞吧?不能男的變成女的,女的變成男的吧?否則,這還成何世界?
然而,現實卻是,大明天下近三百年,到了晚期,明初規定的什么人該穿什么顏色什么式樣的服飾,已全然被棄如破鞋。
翻九年前一本雜志,內中有一篇《晚明的士風》,當中寫到,到了晚明時期,江南及沿海幾個大城市,工商業繁盛,民情世態發生變化。人們觀念也開始沖破專制束縛,統治者也管不住了,就連宮殿里專司灑掃的小太監也有穿蟒衣的。過去法律規定教坊司樂工只準戴綠頭巾,雖然不是帽子,但也是綠的,大明皇帝全然看不起演藝明星們啊。如今他們穿戴起與朝臣同樣的袍服,大模大樣出入舞臺歌榭;過去法律禁止民婦用貴重首飾,對衣著也有規定,如今優伶、娼妓與是穿戴綾羅綢緞,金珠翠玉。
讀完此段,咱只想說一句,大明的法律,也太跟不上時代了!
除了衣服“色染大類婦人”、“盡為婦人紅紫之服”,讀書人們還有一大創造“外披內衣”。大概,就是如今所言的內衣外穿吧。當下那些所謂時髦者,自以為很有個性,其實不過是拾大明讀書人之牙慧而已。正如大清乾隆爺所言,我們什么東西沒有?還用得著向你英國買?古人之創造力,實令今人汗顏,說句實話,他們如此放蕩不羈,讓當時的正人君子們,“驚心駭目,必嘆曰此亂象也!”亂,實在是太亂了。但,這種亂,僅家有余財的讀書人才玩得起,沒錢的,只能圓睜雙眼空羨慕呢(凡生員讀書人家有力者,盡為婦人紅紫之服,外披內衣)。
難怪,清朝入主中原之后,大明遺老們認為,士風頹靡、人心日壞、綱紀凌夷是明亡的重要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