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魏晉到南北朝歷史的怪圈 因果循環報應不爽
歷史上有很多的巧合,可以說是巧合,也可以說是因果循環,報應不爽。今天我們來說一說歷史上的從魏晉到南北朝,一直沒能跳出的怪圈。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趁勢而起,迎漢獻帝至許都,把持朝政,自為丞相,“參拜不名、劍履上殿”。
建安十八年,漢獻帝冊封曹操為魏公,加九錫、建魏國,定國都于鄴城。魏國擁有冀州十郡之地,置丞相、太尉、大將軍等百官。
建安二十一年,漢獻帝冊封曹操為魏王,邑三萬戶,位在諸侯王上,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以天子旒冕、車服、旌旗、禮樂郊祀天地,出入得稱警蹕,宗廟、祖、臘皆如漢制,國都鄴城。
漢獻帝完全成為了傀儡,曹操殺死董妃,“幽死”皇后,鴆殺皇子,不臣之心已昭然若揭。曹操手下群臣皆勸他自立為帝,他說:“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币馑家呀浐苊黠@了,就是讓他兒子做皇帝。
終于,曹操死后,魏王曹丕取代漢朝,自立為皇帝,國號魏,追尊曹操為武皇帝。
曹操父子將漢獻帝玩弄于股掌之間,然天理循環,沒想到他們的子孫也落得同樣的下場!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曹丕建立魏國后,傳到他兒子魏明帝曹叡手上,曹叡臨死之前托孤于司馬懿和曹爽。曹爽專擅朝政,排擠司馬懿,后司馬懿通過高平陵政變,殺死曹爽,掌握了朝廷大權。
司馬懿死后,其子司馬師、司馬昭相繼掌權。司馬昭自為丞相,并逼曹髦封他為“晉公”,加九錫?!八抉R昭之心,路人皆知”,正說出了司馬昭的不臣之心。
后司馬昭殺掉曹髦,另立一個宗室子弟曹璜來當新傀儡,司馬昭把新君曹璜改名曹奐,不久又被進封為晉王,等到司馬昭一死,其子司馬炎繼位為晉王。
公元265年,司馬炎就效曹丕故例,逼迫十五歲的曹奐禪位于他,建號曰“晉”,史稱“西晉”。
不要以為故事到這就結束了,司馬家族的晉朝同樣沒能逃過因果循環的報應!
兩晉南北朝,權臣當道
司馬炎建立了西晉王朝,在他死后,皇位竟然傳到了一個傻子手上。之后各種內斗不斷,發生了著名的“八王之亂”,之后外族趁機入侵,導致了“五胡亂華”的局面。
五胡亂華之后,西晉宗室司馬睿跑到長江以南,在建康登基為帝,史稱“東晉”。東晉王朝長期偏安于東南一隅。這這期間又發生了多次叛亂,可以說是內憂外患。
到了晉明帝時期,又出了一個權臣——桓溫?;笢厥菚x明帝的駙馬,因溯江而上滅亡成漢政權而聲名大奮。后又三次出兵北伐(北伐前秦、羌族姚襄、前燕),戰功累累。
后獨攬朝政十余年,操縱廢立,有意奪取帝位。終因第三次北伐失敗而令聲望受損,受制于朝中王謝勢力而未能如愿。
桓溫雖死,可東晉王朝卻仍未能逃過被權臣操縱的命運。
劉裕是東晉將領,對內平定孫恩和桓玄的叛亂,消滅桓楚、西蜀、盧循、劉毅、司馬休之等割據勢力,使南方出現百年未有的統一局面;對外消滅南燕、后秦等國,降服仇池,又以卻月陣大破北魏,收復淮北、山東、河南、關中等地,光復洛陽、長安兩都。
巨大的軍功,使劉裕在朝廷的地位顯赫無比。義熙十四年(418年),劉裕接受相國、總百揆、揚州牧的官職,以十郡建“宋國”,受封為宋公,并受九錫殊禮。同年十二月戊寅日(419年1月28日),劉裕指派王韶之縊殺晉安帝,立其弟司馬德文為帝,即晉恭帝。
元熙元年(419年),劉裕進爵為宋王,元熙二年(420年),劉裕代晉稱帝,東晉滅亡。他改國號為“宋”,史稱“劉宋”或南朝宋,開啟了南北朝時期。
之后的宋、齊、梁、陳四個政權,也都是權臣篡位自立建立的新朝廷,直到隋文帝楊堅滅陳,才結束了中國西晉以來的分裂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