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七大圣結義為何孫悟空要排在最后?
在《西游記》中,但凡出現的妖怪,幾乎都有來歷和去處,但是唯有花果山結義的七兄弟十分神秘,其中除了孫悟空和牛魔王以外,其余五兄弟均只出現過一次,沒有來歷,沒有結局。
七大圣首次登場在《西游記》第三回——他(孫悟空)放下心,日逐騰云駕霧,遨游四海,行樂千山。施武藝,遍訪英豪;弄神通,廣交賢友。此時又會了個七弟兄,乃牛魔王、蛟魔王、鵬魔王、獅駝王、獼猴王、禺狨王,連自家美猴王七個。
這里簡略地交代了一下孫悟空其余六兄弟是如何會聚花果山的,他們是孫悟空走千山、訪四海時結交的妖王,可以說,孫悟空具有十分英明的戰略目光,他已經預測到自己有朝一日必遭上天忌恨,所以首先壯大自己的實力,結交下六個魔王,收納七十二洞妖怪,就是為了要壯大花果山起義基地。
《西游記》第四回——你看那猴王得勝歸山,那七十二洞妖王與那六弟兄,俱來賀喜。在洞天福地,飲樂無比。他卻對六弟兄說:“小弟既稱齊天大圣,你們亦可以大圣稱之。”內有牛魔王忽然高聲叫道:“賢弟言之有理,我即稱做個平天大圣。”蛟魔王道:“我稱覆海大圣。”鵬魔王道:“我稱混天大圣。”獅駝王道:“我稱移山大圣。”獼猴王道:“我稱通風大圣。”禺狨王道:“我稱驅神大圣。”此時七大圣自作自為,自稱自號,耍樂一日,各散訖。
從以上兩段文字來看,七大圣結義是有排名先后的,從前至后依次是牛魔王(平天大圣)、蛟魔王(復海大圣)、鵬魔王(混天大圣)、獅駝王(移山大圣)、獼猴王(通風大圣)、犬禺狨王(驅神大圣)、美猴王(齊天大圣)。
按古時候結義的規則來看,此七人結義是按年齡算的,而非是本領大小。就如《三國演義》里的劉關張;《水滸傳》里的武松、張青、孫二娘;《射雕英雄傳》里的郭靖、楊康;《倚天屠龍記》里的謝遜、張翠山等等就是如此,敘年齒、拜天地,歃血結義!這是不變的結義規則,近來聽到許多人說七大圣是按照本領排名先后的,孫悟空在其中本領最小,筆者感到很可笑,下面做一一剖析。
在《西游記》第四十一回,行者對紅孩兒道:“你是不知,我乃五百年前大鬧天宮的齊天大圣孫悟空是也。我當初未鬧天宮時,遍游海角天涯,四大部洲,無方不到。那時節,專慕豪杰,你令尊叫做牛魔王,稱為平天大圣,與我老孫結為七弟兄,讓他做了大哥;還有個蛟魔王,稱為復海大圣,做了二哥;又有個大鵬魔王,稱為混天大圣,做了三哥;又有個獅狔王,稱為移山大圣,做了四哥;又有個獼猴王,稱為通風大圣,做了五哥;又有個禺狨王,稱為驅神大圣,做了六哥;惟有老孫身小,稱為齊天大圣,排行第七。我老弟兄們那時節耍子時,還不曾生你哩!”
這里面孫悟空提到“惟有老孫身小,稱為齊天大圣,排行第七”,“身小”可以理解為“身體小”或者“生身年齡小”,若說是身體小,筆者以為獼猴比孫悟空大不了大少,而且以身子大小排名更不靠譜,那樣肯定是蛟魔王做老大,所以說應該是生身年齡小。至于“排行”就更明顯不過了,排行第幾,都是按照年齡算的。
但是還有一個事實就是,孫悟空是拜菩提老祖為師的,菩提老祖教人修煉的過程十分迅速,而且孫悟空悟性極高,而菩提老祖教下的徒弟又都是成仙而不是成妖,孫悟空也是修煉成太乙散仙的,也就是說孫悟空和牛魔王等人的成道過程不同,牛魔王等人是邪魔,是修煉成精的妖怪,如果說牛魔王等人的年齡沒有孫悟空大,那么孫悟空和他們結拜的時候,他們也頂多是三百四十二歲,修煉三百多年的妖怪能有多大本領,能值得孫悟空去拜會,并且結為兄弟?
所以說,牛魔王等人的年齡應該都比孫悟空大,而且大的不止百歲。他們結拜的規則就是按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