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王叛亂背景 宦官專政剝削百姓
安化王叛亂是一次發(fā)生在1510年的一次叛亂,叛亂是由靖王庶出的第三個兒子,也就是安化王朱寘鐇發(fā)起的,那么安化王叛亂的背景是怎樣的呢?安化王叛亂背景又起到怎樣的作用呢?
安化王叛亂的背景要從明五宗初年開始說起,那時候宦官專政嚴重,太監(jiān)劉瑾的各種欺壓百姓剝削底層的行為和種種劣性引發(fā)了不少人的不滿。
劉瑾不但廢除了明孝宗時期開始就存在的年例銀兩,使得各地邊境軍需不足儲備日益空虛,而且還派遣御使到各地負責處理關于屯田的相關事宜,這些被派下去的御使們不但玩忽職守。
甚至還肆意妄為假報數(shù)目出租,這些御使中尤其以大理寺少卿周東最為過分,他被派到寧夏地區(qū)后以每頃五十畝征收銀錢并以此賄賂劉瑾,這些行為引起了寧夏地區(qū)守衛(wèi)士兵的強烈不滿,他們對這樣的行為和不公平的待遇極其憤怒。而安化王朱寘鐇利用這股民怨兵怒乘機發(fā)動士兵開始了奪位之爭。
安化王叛亂的背景除了歷史的原因使得安化王朱寘鐇恰巧遇到了太監(jiān)專政并引起大范圍的民怨,也有一部分是因為他被寧夏的幾位受害者當作申冤的憑仗,最后一致將朱寘鐇推到那樣的一個境地中去,最終發(fā)起了一次安化王叛亂,可以說安化王叛亂的背景一方面是由于太監(jiān)劉瑾執(zhí)掌大權實行一系列侵害貧民利益的新政策,導致大多數(shù)軍官和人民的不滿,另一方面是安化王本身就有謀反的心思,二者一拍即合形成了最終的安化王叛亂。
安化王叛亂過程
安化王叛亂指的是安化王朱寘鐇在一五一零年春天的時候發(fā)動的一場試圖篡位的叛亂,這次叛亂的時間并不長,只有短短的十九天這場叛亂就被快速鎮(zhèn)壓了。那么在這十九天里究竟發(fā)生了什么?安化王叛亂過程具體又是什么呢?
明朝時期的正德五年宦官把持朝政,太監(jiān)劉瑾假借清理屯田的名義發(fā)派使者到各地征收土地畝銀,還取消了以前發(fā)配給各地邊關將士的例銀造成官兵利益受損,怨憤情緒日益高漲,與此同時安化王朱寘鐇抓住機會以清君側殺劉瑾作為起兵造反的理由發(fā)動叛亂。
正德五年的四月五日,安化王朱寘鐇邀請寧夏的各位官員過府赴宴并乘機殺害了姜漢鄧廣等人,他成功策反指揮和都護為他效力,之后將漏網(wǎng)之魚周東度等人在各自公署殺害一并焚燒了官府,將大量的犯人釋放出來,招降了楊英等人,還奪得了仇鋮的軍隊,封何錦作為大將軍討伐逆賊劉瑾,而且四處散發(fā)檄文上奏到朝廷表明劉瑾的罪行。后來被解除兵權的仇鋮騙過何錦謀殺周昂擒拿住安化王,又假借安化王的名義將何錦等人抓捕歸罪。
安化王叛亂過程中他們的計劃很是倉促,甚至可以說機緣巧合的一次興起,所以潰敗的極其之快,短短的十九天就被抓捕鎮(zhèn)壓。安化王朱寘鐇和何錦等幾個叛亂首領被張永押解進京處死,主要的是這次叛亂使得劉瑾的罪行暴露于眾目睽睽之下,也導致劉瑾被殺,宦官專政的局面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