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那么牛 為啥做個官兒就那么難呢?
2017-02-28 10:49:48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
導語:孔子近半生在游歷講學中渡過,然而除了在魯國擔任過大司寇外,在仕途上幾乎沒有什么別的成就。儒家思想在當時已經被眾多諸侯國的執政者所認
孔子近半生在游歷講學中渡過,然而除了在魯國擔任過大司寇外,在仕途上幾乎沒有什么別的成就。儒家思想在當時已經被眾多諸侯國的執政者所認可,孔子本人的學識與人格魅力也受到了許多國君的稱贊,然而為何孔子想求個一官半職而不能呢?這和春秋時各國時局動蕩和時而有小人作祟有關,但是還有一點更重要的原因。
孔子在齊國面見齊景公時適時的提出了著名的“三綱”理論,得到齊景公的賞識,甚至要給孔子封地讓其能體面的在齊國做官,然而卻由于名相晏嬰的干預而未能成功。很多史學家認為是晏嬰怕孔子威脅到自己的地位而從中作梗,然而事實上并不是這樣。
晏嬰是春秋時期著名的賢臣,司馬遷、劉向等人均對晏嬰有很高的評價,孔子也稱贊他“晏子果君子也”。因此從個人品德上來看,晏嬰不是一個嫉賢妒能的人。至于為什么晏子不希望齊景公重用孔子,確實是晏子一針見血的指出了儒家思想中的弊端。
孔子一生致力于恢復周禮。晏子則認為,周禮中繁復的內容過多,在周朝王室衰微后各國均不再奉行這種勞民傷財的禮節,而孔子如今又要重拾這一糟粕,對齊國是沒有好處的。
晏子還舉了孔子主張厚葬的例子,指出為了隆重的葬禮而讓家庭背上沉重的負擔,如果讓這種習慣被廣泛傳播,也將有損齊國國力。
從現今的觀點來看,晏子的觀點確實是正確的。儒家思想在中國幾千年來被過份的神話,以至于人們對孔子產生了盲目迷信。春秋戰國實在是一個百家爭鳴的時代,各類思想能夠得以兼容并蓄,因此孔子雖然厲害,但是仕途不如想象中順利也就不難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