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三國將領嵇康與鐘會之間有何糾葛
嵇康與鐘會之間的糾葛
嵇康,三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音樂家和文學家。他精通音律,特別喜愛撫琴。關于他的音樂理論著名的有《琴賦》《聲無哀樂論》,同樣對于書法、繪畫、和文學都有相當多的成就。
說道他與鐘會之間的瓜葛,也是要從嵇康的狂傲的性情說起。嵇康為人曠達狂放,縱逸傲散。向叔還曾描述過他與嵇康之間的友誼,他認為嵇康輕時傲世,對待禮法也是不屑一顧的。最能體現嵇康的這種性情的就要數嵇康于鐘會之間的糾葛了。
鐘會出生于名門,還是曹魏的大將軍,父親是書法家鐘繇。他少年得志,十九歲就當了將士,還被皇上封為秘書郎的職位,當然他的職位晉升的也很快,不出三年就被上升為尚書郎。雖然政治得意,但是在人際交往方面,他對年長他兩歲的嵇康很是敬佩。嵇康似乎對他很是不感冒,并不想與他有過多的交流。在《世說新語》這本書中就有提到:當時鐘會編纂的《四本論》,想讓嵇康看一下,但是心理又害怕自己寫的書又入不了嵇康的法眼,于是情急之下,竟然““于戶外遙擲,便回怠走”。
沒過多久,鐘會又一次前來拜訪嵇康。嵇康仍就不予理睬,繼續在自己的家門口晃來晃去,一副別人看不見自己的樣子。時間已久,鐘會就覺得很是無聊,決定離去。就在這時,嵇康終于說了一句話:“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鐘會回答:“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自此以后,鐘會將這件事記恨在心里,于是在后來,找了個機會將嵇康害死。
鄧艾鐘會之間的較量
三國時期的鄧艾和鐘會兩個人物為什么都沒有善終?相比之下的很多三國人物來說,他們的名字沒有被后人所關注,但這兩個人物卻刷新了歷史。在公元前263時期,他們兩個人一起帶兵滅了蜀國。
事實上他們可不算是無名小輩。鄧艾是魏國時期的重要杰出人物。若生在劉備時代那會,也同樣是不可多得的將士之才,無論地理文化,他都是樣樣精通。當然每每談到鄧艾,就不能不提他的死黨姜維了。姜維是諸葛亮的接班人,他的膽氣和正氣連他的頂頭上司司馬昭都感到肅然起敬。他一生英勇,但還是栽進跟頭遇到一個和自己旗鼓相當的對手。
當然還有一個人物不得不說,那就是鐘會。鐘會是一位軍事天才,他上演的第一個好戲就是造船,當初也是為了引人耳目,讓大家都認為他要攻打的是吳國,事實上要攻打的是西蜀。當然,他所造的船為后來魏晉過長江立下了悍馬功勞。之后在戰爭中,鐘會成功的牽制住了姜維的主力,從而讓鄧艾有機會占了姜維的便宜。雖歷史早已遠去,但每每回想起鐘會的死以及姜維自刎的畫面依然能夠想象到歷史的慘烈。
如果說歷史上鐘會的死是悲壯的,那鄧艾的死就如同輕如鴻毛了。那日鐘會的手下見鐘會一死,便連忙趕去救鄧艾,而看守鄧艾的監軍害怕將來鄧艾會死機報復,于是派了軍隊將鄧艾處決了。身首異處的鄧艾,與他之前出征時的瀟灑相比是多大的反差。
三國鐘會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鐘會,三國時期的魏國的著名將軍和書法家。他打小就才華出眾,不論是群臣還是皇帝都對他非常欣賞。在討伐諸葛誕的時候,曾多次巧出計謀,多次被人比作西漢的張良。
在景元年間,鐘會曾獨立支持和協助司馬昭的征戰蜀國的計劃,蜀國滅亡后,他多次大力結交名人名士,沉重打擊了鄧艾一干人。他的人生經歷也頗為豐富,在245年,就擔任了秘書郎的工作,隨后在249年時擔任中書侍郎一職。直到254年,曹髦在帝位時,就被賜予了關內侯的爵位。
“王凌風節格尚,毌丘儉才識拔干,諸葛誕嚴毅威重,鐘會精練策數,咸以顯名,致茲榮任,而皆心大志迂,不慮禍難,變如發機,宗族涂地,豈不謬惑邪!”這句話正是陳壽對他的評價。他一生坦蕩,自從他有了一定的功績時,認為自己的功名天下人無人能比,不愿意在屈于人下。于是將兵權掌握在自己手里你,假傳圣旨,準備謀殺司馬昭,但最終還是失敗了,終年40歲。
政治方面的他才華橫溢,他在書法上也是有一定工筆的。鐘會的父親是著名的書法家鐘繇,因此,鐘會在書法上也是相當有水平的。張懷瓘曾稱他是:“稍備筋骨,美兼行草,尤工隸書。遂逸致飄然,有凌云之志。”其次,鐘會在自己已有的水平上,善于模仿他人的書法筆記,曾經還偽造過鄧艾的書信,使得司馬昭心生疑慮將鄧艾收押。
三國將領鐘會書法怎么樣
鐘氏家族的書法造詣流傳兩代,雖不算遠,但非常著名。其中主要的人物就是鐘會和他的父親鐘繇。其中,鐘會不僅傳承了撰書之名,還繼承了他父親的寫字書法風格。蕭衍曾在《管鐘繇書法十二意》中評價了鐘會:鐘會書有十二意,意外奇妙。
他的父親是三國著名的書法家,書法理論家、以及政治家。他才思敏捷,擁有淵博的學識,擅長多種字體,其中最擅長的就是楷書。他父親就書法成就頗多,之所以能夠有如此的成就,不僅僅是勤學苦練,刻苦學習的成果,還因為他有三位著名的名師以及創新的頭腦,能夠積極吸取當代的民間新字體,順應了時代的發展潮流。
鐘會,是鐘繇的兒子。曾是魏朝末年的大將軍。他繼承了父親的書法,擅長寫字,并且在書法上有獨到成就。因此歷史上稱他和他的父親為“大、小鐘”,南朝的梁庾肩就曾在自己的一本書中將鐘會真書列為“上下之品”。鐘會的書法特別注重字形的結構,所以他不論什么的書法都是很漂亮,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他的隸書。關于隸書的書法風格,別人都常常稱贊他筆法飄逸,有氣勢,給人一種壯志凌云的感官。據說,有一天鐘會假裝說自己的字是荀勖寫的,于是兩個人對此爭執不休,鬧了別扭。直到有一天荀勖暗中畫了自己父親的畫像,被鐘會發現了,很是感動,最終二人重歸于好。關于鐘會的書法行草,個個都是很漂亮的,被稱為神奇的藝術。
鐘會的父親是什么人
自古至今,書法一職流傳至今。其中非常著名的就包括鐘氏書法家族,鐘氏家族的書法流傳兩代,也不算是比較久遠,最出名的就是名噪一時的鐘繇,他也是魏末征西將軍鐘會的父親。
鐘會父親早年的相貌就不凡,才智過人。曾擔任過尚書郎等職位,因助漢獻帝東歸有功,被封為東武亭侯。他父親最著名的地方就在于他的書法,并且在這方面頗有造詣,也可以說是楷書的創始人,還曾有個名號叫做“楷書鼻祖”。至今為止,他父親鐘繇的書法對我們都有深刻影響。一些后世書法家還臨摹學習他父親的書法,其中就有王羲之。
關于他父親的生平,有一則下故事就是:有一天,鐘繇與他的叔父一同前去洛陽城。在路途中遇見一位看相的老者。老者看到鐘繇的面相,便對他的叔父說:“這個孩子具有富貴的面相,但可能又被水淹的命運,還要請慢走。”結果剛走沒多久,鐘繇所騎得馬受到驚嚇,瞬間鐘繇便掉進了河里,還差一點被淹死。他的叔父看到老者的說的話已經應驗,便認定鐘繇將來的命一定很好,于是開始欣賞鐘繇,供他錢財,讓他無憂無慮的專心學習。
鐘繇的書法算是在中國書法歷史上有深刻影響的,歷史上將他認為是中國書史之祖。他的書法造詣上最為肯定的就是楷書,對將來漢字的發展影響重大。總之而言,他的書法在我國占有極高的地位。
著名將領鐘會怎么讀
我們都知道帥哥不僅僅只存在于現代,而在古代時期就有,我所知道的就有這么一個人物,他就是來自于三國時期魏國的著名將軍和書法家--鐘會。他打小就才華出眾,不僅博學還有計謀,是一個有思想,做事情喜歡創新的一個人物,因此得到了眾人肯定和欣賞,其中就包括了眾臣和皇帝。那么“鐘會”怎么讀呢?
首先通過了解,我們知道了鐘會的讀音,其中“鐘”字的讀音是“zhong”,聲調為一聲,而“會”的讀音則是受到了他人的質疑,其中的讀音有“hui,四聲”、也有“huai,四聲”,但到底是什么讀音歷史上并沒有給出過多的解釋,所至于鐘會的讀音到底是什么還有待考究。下面就讓我們在進一步的了解一下鐘會。
我們都知道鐘會是一位有名的人物,記得在討伐諸葛誕戰爭中的時候,還曾多次巧出計謀,甚至多次被人比作西漢的張良。還有一個就是史上有名的“鐘會之亂”,而“鐘會之亂”指的就是當時是在蜀漢將領姜維的協助支持下,反對曹魏的這一件事。那時的鐘會自作聰明認為自己能夠戰勝司馬昭來奪取天下。可是出人意料的是,這場叛亂并沒有持續多久就被瓦解了。
除了以上的一些相關信息外,我所知道的就是鐘會還是一位書法家。他不但繼承了父親的書法,擅長寫字,并且在書法這一方面上有獨到成就,而歷史上還將他和他的父親稱作是“大、小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