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思及其妹妹因貌丑多才出名的事是真的嗎
?左思,字太沖,自幼其貌不揚,堅信勤能補拙,博覽群書甚是勤奮,遂漸露才華,著有《三都賦》甚有名望,因此造成一時的“洛陽紙貴”現象,觀其一生卻是曲折不得志。
左思出生儒學世家,其父左雍曾為小吏、太原相等官職,曾欲讓左思學習書法和鼓琴,還請名師教導,但左思均不擅長,未果。且因左思寡言少語,說話結巴并不會表達自己所愛,曾被左雍嫌棄,加上左思貌丑矮小,左雍曾對旁人說道此兒所學還不如自己小時候。
遂左思發奮圖強,發現自己興趣和愛好,在寫詩作賦這一塊甚有興趣,遂博朗群書,夜以繼日的苦讀專研文學,日積月累下其文學功底突飛猛進,甚有文采。但在當時注重門閥地位的年代,左思雖有文才卻因出生寒微不被他人重視。
后因其妹妹左芬被選入宮,左思舉家遷至京城洛陽,左思此時在構思《三都賦》,為了更好的完成這篇賦,便四處拜訪學者,還曾請職于圖書管理員的職位,只為增長見聞和學識。于是左思前后花了近十年功夫完成此賦,起初還被眾人所蔑視,后得皇甫謐等人的推崇,《三都賦》方得推廣和贊嘆。
左思便因此名聲大噪,且有洛陽百姓爭相閱讀此賦,買紙抄閱,方有“洛陽紙貴”一說。后左思還曾被推薦成為《漢書》主講人,在發生“八王之亂”后退居朝野,隱而發奮于文學。在洛陽政變后,舉家遷至冀州,數年后便病逝,享年55歲。
左思貌丑
?魏晉南北朝時期,尤其重視門閥制度和容貌,那個時代王公貴族便是位居高層的代表,他們過著高官厚祿的生活,而出身低微的百姓就算有才也不被重用,社會制度嚴重不公。而且美貌也成為人們擁戴的一種,貌美之人便會受到較好的待遇。
而詩人左思兩樣都沒有,不僅出身卑微,而且貌丑,在那個注重外貌和地位的年代便一直不得志,就算他再有才華也不被人們所重視。那么左思的容貌到底有多丑呢,我們可以根據當時的一個故事來進行判斷。
傳說左思因貌丑曾被街上的婦孺以唾沫攻擊,這段故事據晉書記載為“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時挾彈出洛陽道,婦人遇者,莫不連手共縈之。左太沖絕丑,亦復效岳游遨,于是群嫗齊共亂唾之,委頓而返?!?/p>
當時左思居住在洛陽,當地有一個美男子為潘安,當潘安出門時因俊美的容貌常得婦人喜愛和追崇,婦人們還常偷吃潘安豆腐;反之左思因貌丑出門時常被婦人們唾棄,甚至向他丟東西以示嫌棄之情,因此左思常受打擊。
以上我們可以知道左思是一個樣貌丑陋之人,可能是個歪瓜裂棗,但貌丑就算了,還碰到一個容貌俊朗的男子與其生活在一起地方,兩人一對比更顯其貌丑。
左思的妹妹
?左思是一個才子,他的妹妹名為左芬,其才名僅次于左思,尤其擅長詩文創作,兩兄妹都是博學多才之人,但都一樣的容貌丑陋。
左思因貌丑地位卑微不得志,但其文采過人而被人知,其妹左芬的厲害的文學創作之名因為左思也漸漸在文學界得以流傳。遂左芬的才女之名便流傳至京城洛陽內的皇宮中,于是晉武帝便將左芬召進宮中納為妃子。
且說晉武帝為好色之徒,怎會納丑女左芬為妃呢?那是因為他為了彰顯自己惜才的虛名,為了提升自己的品味而迎娶這樣一位才女詩人進宮,只為了一個虛名而已。左芬被召入宮后,過著清心寡欲、百無聊賴的后宮生活。
《晉書》中記載的是左芬的后宮生活為“姿陋無寵,以才德見禮。體羸多患,常居薄室。”表明了晉武帝因左芬相貌丑陋,且身體虛弱并未寵幸她,左芬便常居“薄室”,且還常需要完成晉武帝給她的任務——寫詩作賦。由此可見左芬只是作為一個女詩人的身份被納入后宮,更像是一個御用詩人,而晉武帝對其才華也甚是欣賞。
左芬因久居深宮,在這期間不論是完成晉武帝所給“任務”,還是自己有感而發,所寫詩賦在文學上頗有地位,其中以《離思賦》為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