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風流史 胡宗南為何愛上戴笠情婦?
胡宗南字壽山,原名胡琴齋,浙江鎮(zhèn)海人,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黃埔一期畢業(yè)生,號稱“天子門生第一人”,是蔣介石最寵愛、最重要的軍事將領(lǐng),其一生歷經(jīng)黃埔建軍、東征、北伐、內(nèi)戰(zhàn)、“剿共”、抗日戰(zhàn)爭,直到1947年指揮進攻占領(lǐng)延安,轉(zhuǎn)戰(zhàn)西北,官至第一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西安綏靖公署主任,成為手握幾十萬重兵、指揮幾個兵團的二級上將與名震一時的“西北王”。
可以看出,胡宗南可謂是蔣介石的得力干將。此人頗有特點,其中一點就是他官至將軍卻不婚娶。當有人要為他物色佳麗時,他常以“國難當頭,何以為家”而婉拒,此事還常被蔣介石引為楷模。
胡宗南照片
宋美齡深知丈夫器重胡宗南,就想著好上加好,一度積極撮合胡宗南和她的外甥女孔令偉(孔二小姐)結(jié)秦晉之好。宋美齡一則希望為孔二小姐找到最佳歸宿,一則想把胡宗南拉進孔宋家族體系之內(nèi)。面對“第一夫人”的好意,胡宗南依然是不領(lǐng)情。
且不說胡宗南早已心有所屬,單說孔二小姐本人,活活一副女漢子的形象:她不著女裝,留大背頭,或西裝革履,歪戴禮帽;或商賈打扮,手持折扇,口叼雪茄,令人莫辨雌雄。還常常牽著一條狗招搖過市,品行不端,據(jù)說后來南京流行一句話:“你不要神氣,小心出門叫你碰上孔二小姐”。這樣的人,身為純爺們的胡宗南怎么看得上。
胡宗南與葉霞翟
取次花叢懶回顧,除卻巫山不是云,其實胡宗南早就心有所屬了,他喜歡上了軍統(tǒng)頭子戴笠門下的一個女學生,名叫葉霞翟,師范出身,當過小學教師,后來考入浙江大學,然后又入“浙警”,畢業(yè)后加入特務處。葉霞翟叫戴笠為‘雨師’,因為戴笠別名雨農(nóng)嘛。
很多人說葉霞翟是戴笠的情婦,每次胡宗南來拜訪戴笠,戴笠就讓葉陪侍左右。久而久之,胡宗南就被迷住了。后來,戴笠讓他們二人單獨相處。不久,胡宗南就落入情網(wǎng)不能自拔。戴笠見胡宗南已經(jīng)上鉤,卻突然將葉保送到美國留學。
但是兩人保持著頻繁的書信聯(lián)系,他們通過書信互訴愛戀,時間竟長達七年之久,直到1944年葉霞翟讀完博士才回到國內(nèi)。由于時局不問,兩人沒有立即結(jié)婚。1947年3月,胡宗南攻克延安,蔣介石專電給他表示嘉許:“宗南老弟:將士用命,一舉攻克延安,功在黨國,雪我十余年來之積憤,殊甚嘉賞,希即傳諭嘉獎,并將此役出力官兵報核,以憑獎敘。”
于是,胡宗南和葉霞翟就在延安的窯洞里舉行了婚禮。此時,胡宗南已經(jīng)51歲,葉霞翟也三十四五歲了。
孔二小姐(最左)與宋美齡
但是,葉霞翟真的是戴笠的情婦嗎?張溥杰覺得此事有待商榷。且不說戴笠、胡宗南形同鐵哥們,單說戴笠一個注重中國傳統(tǒng)禮教的人,不可能會干出這等傷害朋友的事兒。
胡宗南全家福
如果說戴笠是兩人的媒人還差不多,據(jù)胡宗南的兒子胡為真回憶,母親雖是戴笠的學生,但她從沒有做過情報工作。她寫一筆好字,很受戴笠器重和欣賞,介紹她認識了胡宗南。當年,胡宗南和戴笠是鐵哥們,胡宗南經(jīng)常在蔣介石面前為戴笠美言,戴笠感恩戴德,為了投桃報李,介紹才女門生葉霞翟給胡宗南,并力促美事。
那么至于事實究竟如何,估計只有當事人心知肚明了。
軍統(tǒng)局系統(tǒng)雖有不少女特務,戴笠仍覺不過癮,總覺得家花不如野花香,恰如風流天子宋徽宗那樣。自然,并非所有女性都可以通過名利引誘到手,但是只要戴笠看上了的,便千方百計要搞到手,其手段無所不用其極。
軍統(tǒng)局系統(tǒng)雖有不少女特務,戴笠仍覺不過癮,總覺得家花不如野花香,恰如風流天子宋徽宗那樣。盡管后宮里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三千粉黛,仍覺猶有不足,還要常常去煙花之處,與妓女鬼混。一日,戴笠聽得西安開源開妓館有個妓女叫姝姝,在當?shù)劓慰椭邢碛?quot;如雷貫耳"的名聲,一時色興大發(fā),按捺不住。于是,化名河南來的王姓商人,帶上給他負責警衛(wèi)工作的西安警察局偵緝隊隊長馬德皋,找到17號房中的姝姝,胡混了兩夜,花了6000元錢,時值2兩黃金,另買了4件上等衣料。這個名妓從戴笠的氣度、出手上看出他是個大官,但壓根也沒有想到這個嫖客竟是殺人不眨眼的特務頭子戴笠。
自然,并非所有女性都可以通過名利引誘到手,但是,只要戴笠看上了的,便千方百計要搞到手,其手段無所不用其極。
一日,戴笠到第三戰(zhàn)區(qū)拜訪第二集團軍司令王敬久,王不免設(shè)宴款待。席間,戴笠遇上了上海大學的女學生蕭明、夏文秀。蕭明是黃紹竑的義女。黃有意將自己的義女介紹給王敬久做妻室,所以蕭約了夏文秀一同到江西上饒與王敬久相見,發(fā)現(xiàn)王敬久與理想中抗日愛國的儒將夫婿標準相差甚遠,只不過是一個不學無術(shù)的粗坯,就以回湖南原籍為借口,要辭別王敬久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