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姜女叫什么 孟姜女為什么要哭長城
孟姜女是哪里人
關于孟姜女的傳說,一直以口頭傳述的方式,在民間流傳了千百年,是家喻戶曉的愛情故事。
相傳在秦朝時,有孟家和姜家互為鄰居,孟家在院內種下一棵葫蘆籽,成熟后,姜老漢將其剖開,發現葫蘆里面是一個女嬰,兩家爭搶該女嬰無結果,最后取名為“孟姜女”,由兩家一同撫養。秦朝當時在修筑長城,稅務勞役繁重,此時孟姜女已經長大成人。書生萬喜良為了逃避勞役,誤闖進了孟家。孟老漢見此書生儀表堂堂,決意把孟姜女許配給萬喜良。不幸在良辰吉日時,衙役闖入將萬喜良捉了回去服役。孟姜女傷心至極便萬里尋夫,聽聞丈夫已死在城下,更是哭的天昏地暗,使得長城坍塌。
故事在歷代相傳之中不斷地發生演變,而孟姜女哭長城的初始形態應當追溯到《左傳》中寫到的“杞梁妻哭夫”這個故事。杞梁是一名齊國勇士,跟隨齊莊公上戰場,在攻打莒國時不幸為國捐軀,而當時杞梁妻沒有親屬,也無子嗣,杞梁死后成了只身一人,于是她痛心疾首,去郊外迎接杞梁的尸首。齊莊公派人前來吊唁,被杞梁妻回絕,她認為杞梁為國獻身,乃功臣,齊莊公缺乏誠意。日后齊莊公親自至杞梁家以表悲傷之心,并將其安葬在齊國郊外。
依此看來,杞梁和杞梁妻皆為齊人,而孟姜女傳說中的孟姜女和萬喜良皆乃杞梁和杞梁妻所演變而來,雖然“杞梁妻哭夫”這個故事中,杞梁妻沒有將長城哭到崩塌,沒有投水,但是跟杞梁妻一樣,有著剛烈忠貞的氣節。所以孟姜女該為春秋齊國人,屬當今的山東境內。
孟姜女叫什么
孟姜女的傳說,一直流傳在民間,已有千百年之久。如今,國內外學者已經對孟姜女傳說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和分析。
據學者研究,孟姜女傳說是由《左傳》中記載的一個故事演變而成的。杞梁為齊國人,在戰國時期,他跟隨齊莊公各地打仗,在一次攻打莒國的戰役中犧牲,齊莊公將杞梁的尸體帶回了齊國,杞梁妻傷心欲絕,他們既無子嗣,亦無親屬家眷,杞梁身亡之后,唯獨剩她一人在世上。杞梁妻去郊外迎接杞梁的靈柩,滯于道路上不離去,齊莊公派人來郊外吊唁,杞梁妻拒之。她認為杞梁乃有功之臣,為國捐軀,齊莊公此舉過于敷衍。事后齊莊公登門拜訪杞梁妻以表哀傷。這個故事體現出了杞梁妻剛烈忠貞的性情,哀痛之際仍能以禮處事,不得不令人佩服。
在《左傳》的記載中,并沒有提到杞梁妻有無動天地之哭聲。只是受當時民間流行的音樂小調影響,口述流傳之中便加入了一段痛哭的故事。
在唐朝時,該故事有了較大的轉變。杞梁從戰國時的齊人,變成了秦朝燕人;杞梁妻的名字也在唐朝的相關記載中出現,姓為孟,名為姜女;杞梁不是在戰場上戰死,而是為了躲避勞役被捕后在長城累死。故事經過了六個朝代的演變和加工,后續有了崩城、投水和秦始皇。
傳說孟姜女的誕生,是因為秦朝時孟家人在院內埋下的一棵葫蘆種子,藤蔓順著墻壁到了鄰居姜家院子,葫蘆成熟后,發現里面是一個女嬰。最后兩家決心一同撫養該女嬰,遂取名為孟姜女。孟姜女之后的貞烈,應該是由杞梁妻的事跡中轉變而來。
孟姜女為什么哭長城
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在民間流傳至今已有千百年,是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該故事中孟姜女表現出了女子的剛烈和忠貞,也反映了封建社會下的政治壓迫。
相傳故事發生在秦朝,當時秦始皇已經完成了統一霸業,忙于修筑萬里長城來加強國防,因此對民間苛捐雜稅眾多,更是征集了無數民工來服從勞役修筑長城。
當時有兩戶人家互為鄰居,分別是孟家和姜家,兩家都無兒女,日子非常平靜。孟家在院內種下一棵葫蘆籽,瓜藤越過墻,生長到了姜家,等到瓜熟蒂落,發現葫蘆里面是一個女娃,兩家人都想要此女娃,爭吵不休,最后決定一同撫養,并且取名為“孟姜女”。
數載之后,孟姜女已長大成人,模樣亭亭玉立,已到婚嫁年紀。一日她發現院內葡萄架下躲著一個人,驚著想要呼喊,被那人止住。方知此人名叫范喜良,是一名書生,為了逃避朝廷的勞役才誤闖進入。孟姜女見此書生儀表堂堂,心生愛慕,范喜良也對孟姜女一見傾心。孟姜兩家也均同意將孟姜女嫁給范喜良。
不料成婚當日,突然闖入幾個官兵,將范喜良捉去了長城服役。孟姜女成天哭,等了一年也未見丈夫歸來,無奈放心不下,決定親赴長城尋找夫君。一路風雨交加,長途跋涉,終于走到了修建長城之處,孟姜女詢問民工關于范喜良的消息,卻得知他已經疲憊而死,尸體被填埋在了城下。
孟姜女聽聞死訊,覺得整個世界崩塌,頓時痛哭,日日哭,夜夜哭,哭得天昏地暗、日夜無光,似乎都把天地感動了。隨之她哭到哪里,那一段長城便坍塌,足足坍塌了八百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