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雷達實驗中意外發現熱飯功能 微波爐的發明
如今在很多家庭中,就算你找不到燃氣灶臺,十有八九都會看到微波爐。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進入家庭的微波爐,現在對于很多人來說已經成為一件生活必需品。
作為一種現代化的烹調灶具,微波爐是利用微波這種電磁波加熱食物,由電源、磁控管、控制電路和烹調腔等部分組成。電源向磁控管提供大約4000伏高壓,連續產生微波,再經過波導系統,耦合到烹調腔內。在烹調腔的進口處附近,有一個可旋轉的攪拌器,因為攪拌器是風扇狀的金屬,旋轉起來以后對微波具有各個方向的反射,所以能夠把微波能量均勻地分布在烹調腔內。微波爐的功率范圍一般為500~1000瓦。
微波爐的發明者是自學成成才的美國雷達工程師珀西·勒巴朗·斯本塞。可以說,他的發明源自一塊融化的巧克力。
1921年生于美國亞特蘭大城的斯本賽從美國海軍退役后,于1939年進入了美國潛艇信號公司工作。從此,他開始接觸各類電器,之后又進入了專門制造電子管的雷聲公司。
二戰期間,一次斯本賽在做雷達實驗時偶然發現口袋里的巧克力塊融化發黏,原本他懷疑這只是因為自己的體溫引起,但后來發現,這是由于他經過了微波發射器,并且身體也有熱感。之后,他嘗試將玉米粒放在波導喇叭口前,結果玉米粒就像放進了火堆被烤熟。一顆雞蛋也遭遇了同樣的命運,被斯本賽放在同樣的地方,結果受熱發生突然爆炸。
這堅定了他的微波能使物體發熱的論點。雷聲公司受斯本塞實驗的啟發,決定與他一同研制能用微波熱量烹飪的爐子。幾個星期后,一臺簡易的爐子制成了。
簡易爐子成功后,斯本塞嘗試做了姜餅,并多次變化磁控管的功力以選擇適當的溫度,成功地使用簡易微波爐烹飪出了美味的姜餅。
1947年,雷聲公司推出了第一臺家用微波爐。可是這種微波爐成本太高,壽命太短,從而影響了微波爐的推廣。到1955年家用微波爐才在西歐誕生。
1965年,喬治·福斯特對微波爐進行大膽改造,與斯本塞一起設計了一種耐用和價格低廉的微波爐。1967年,微波爐新聞發布會兼展銷會在芝加哥舉行,獲得了巨大成功。
上世紀70年代,由于輻射安全性、操作方便性及多功能等問題的解決,使得微波爐的造價不斷下降,進一步得到推廣使用,并形成了一個重要的家庭產業,同時在品種和技術上不斷提高。進入80年代、90年代,控制技術、傳感技術不斷得到應用使得微波爐得以廣泛普及。
由于微波爐烹飪食物又快又方便,將很多人,尤其是女性從做飯這一項家務中解放出來,因此被人們稱為“婦女的解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