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輿論逼成皇帝的悲催大帥袁世凱
當然,說他“頭腦發暈”顯系馬后炮,在當時的袁世凱看來,實行君憲乃順天應人。一者,袁氏雖當了民國首任大總統,骨子里卻不信奉民主共和那套說辭,總是擔心“共和辦不下去”。這個“辦”字就足以說明共和在他心目中的位置。
后來護國軍起義之后,袁世凱在國務會議上抱怨:“余本不主張(帝制),爾等逼余為之。”討伐起義軍時,他也說:“主張君憲正為我國民真正心理之表示,各省投票之時,概聽人民自由,并不絲毫強制……”
沖昏袁氏頭腦的,除了他心中不可測知的皇帝夢,還有當時的輿論。說輿論誤導了袁世凱,也并不為過。先說學界。楊度、劉師培、嚴復等文化名流發起“籌安會”,為恢復帝制做輿論準備。自古而今,想當皇帝的人身邊總有一批高手,他們能夠說出讓人無法拒絕的理由,讓你覺得如果推辭,便有置天下蒼生于不顧的愧疚感。
鼓吹帝制的不僅有國內名流,還有國外學者。美國政治學家古德諾在《亞細亞報》上發表《共和與君主論》,稱“中國如用君主制,較共和制為宜”。不過他也說,改共和為君主應滿足幾個條件,其中第一條就是“不可引起國民及列強之反對”。但當時的輿論只會讓袁世凱覺得,此條件業已完全滿足。
次說民間。當時北京出現了各種“請愿團”,“商會請愿團”、“人力車夫請愿團”、“乞丐請愿團”、“妓女請愿團”,足以代表各行各業。這些請愿團的背后,隱藏著京官梁士詒等人的影子,但大總統已經無暇分辨了。
再說報界。據上海《申報》報道:“京中報紙所載,大都請愿代表等千篇一律之文字,其有載反對言論者僅一二家,然亦受對方攻擊。”
另外袁世凱比較重視日本人的態度,每天必看日人辦的《順天時報》,由于這份報紙并不配合帝制宣傳,急于當太子的袁克定于是花重金雇人假造一份天天鼓吹帝制的的“順天時報”。后來事情偶然敗露,袁世凱大罵袁克定“欺父誤國”。
其實,袁太子有點冤,如果“父皇”不渴望被騙,騙局是不會這么成功的。面對鋪天蓋地的請愿,很難相信袁世凱毫無疑心。但一旦在他那個位置上的人表現出對某種東西的渴望,下面會自動涌出無數配合他演戲的人,時間長了,也許真的分不清哪是真民意哪是假民意了。
所以說,輿論的事,眼見并不一定為實。輿論的“仆”與“主”,往往瞬時顛倒。謀大事者能不謹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