澡堂伙計如何成了總統紅人?原來曹錕好這一口
民國演義小說中,“賄選總統”曹錕是個貪財好色的主,更讓人不齒的是,這位爺居然還有“斷袖”之癖,這就是當時總統府的大紅人李彥青。
李彥青原是一家澡堂里的小伙計,清末曹錕駐軍東北時,因關外天寒地凍,因而常去泡澡堂子,由此認識了李彥青。李彥青年紀雖小,卻很會識人,當時曹錕是第三鎮統制,當然不會放過這個獻媚的機會。李彥青當時在澡堂子里負責擦背和扦腳,曹錕一來,就圍著曹錕團團打轉,又是捶背,又是捏腳,推推拿拿,擦擦揉揉,把曹錕弄得渾身發酥,十分舒服。
曹錕見這小伙人長得一表人才,又非常機靈,于是把他弄到身邊當差。等曹錕做上直魯豫巡閱使后,這小子居然當上了巡閱署的軍需處處長。而曹錕當上總統后,李彥青也扶搖直上,權重一時,成為總統府的貴人。
李彥青得志之后,京城士大夫們紛紛巴結,如交通總長、外交總長、財政總長等,都與之訂金蘭之契,呼“六爺”而不稱其名。李彥青也志滿意得,目無余子。不過,李彥青雖然貴為處長,但曹三爺入浴后,仍舊要照舊找他,“非李擦背不樂”。
當時流傳一個笑話說,李彥青正和一幫顯貴打牌,總統府打來電話,說:“總統已披浴巾,請六爺(指李彥青)速去勿延!”李彥青聽后,立刻丟了手上牌匆匆而走,一時傳為笑柄。
其實細說起來,李彥青也是有點來頭的。他的父親,原本是張志潭(曾任內務總長)家的膳房主任(廚師長是也),后因為招搖納賄,給張老太爺給趕了出來。所幸李少爺當時已經出山并攀上了曹錕這顆更大的樹,李老太爺也由此“父因子貴”,當他回去看望舊主的時候,張太夫人對其刮目相看,并將他請到書齋,款以茗點。
正閑談間,前總長張志潭從外面回來,見昔日庖人成為座上客,不免大發脾氣,李老太爺也抱慚逃回。李彥青聽后大怒,說遠伯(張志潭的字)小子,不給老子的老子面子,老子一定要給你點顏色看看。這事被財政總長王克敏得知后,王與張交誼不錯,于是想替兩人居間調停。
當時正好趕上李老太爺誕辰,李家設宴款客,王總長被強捉張前總長前往致賀。但到了之后,張志潭卻不肯去壽堂祝壽,而直接跑去看戲。李彥青更加生氣,認為張志潭是有意侮慢自己,并遷怒于王克敏。王克敏眼看事情弄僵,只好邀請李到私邸小酌,并令寵妾小阿鳳捧杯勸飲,這才消了“六爺”之怒,王克敏的財長一席,也得以保全。
不過,曹錕雖然癖幸李彥青,但他并不糊涂。盡管李彥青在外頭風光無比,但在家里,曹錕仍舊是把他當廝役看待,不假詞色。當時有個叫程克的政客,曾一度為內務總長,因賦閑已久,于是便走李彥青的門路并與之結為兄弟,百般奉承,打算在內閣中謀一總長之職。
后來,李彥青找到一個機會向曹錕進言,說:“程某才堪大用,愿侍奉三爺,給他個內務總長干干如何?”曹錕正橫臥抽煙,聽后擲煙槍于地,虎躍而起,厲聲斥道:“你是個甚么東西,總長也是你能夠保舉的嗎?”李彥青見曹三爺發怒,只好赧然謝過,不敢吭聲。
不過,李彥青為人非常機警,善投曹錕之所好,因而曹錕不可一日無李,李彥青也得以一手遮天,擅作威福,外面的很多事情,都是曹錕茫然不知的。
曹錕的為人,恢豁大度,視財帛如糞土,他的私蓄都是托他的四弟、時任直隸省長的曹銳來管理的。曹錕最初無子,因而又將曹銳之子當自己兒子來養,而后來曹錕之妾生子,愛侄之情有所轉移,因而常向曹銳要錢,多少都由曹銳來定。
李彥青由此抓住機會進讒道:“三爺今貴為總統,而財權在四爺手,俯仰由人,這怎么可以呢?何況小公子今后讀書到發展事業,都需要一筆固定儲金的。三爺固然是手足情深,但小公子將何以度日?”曹錕聽后,覺得很有道理,于是逐漸將管財之事交給李彥青,而與曹銳日漸疏遠。
曹錕書法
曹錕賄選成功時,曹銳由天津駐所前往北京祝賀,李彥青為府中司賬,竟不為曹銳備餐,曹銳餓得不行,只好命隨從去外面買些羊肉包子果腹。吃完后,曹銳一怒返津,臨行前跟直系諸將說:“你們大家抬三爺做總統,不問他夠料不夠料,將來總得鬧出亂子!”而此后一年中,曹銳不再來北京,曹錕也不召他,兄弟情分日漸薄弱。
曹錕當總統的時候,孫洪伊為內閣總理,某次內閣會議,總統府突然來電話:“李六爺即來列席,三爺有話,命彼向內閣傳述。”內閣成員大吃一驚,心想李彥青又有何種資格來參加內閣會議呢,真是視國事為兒戲也!好在孫洪伊是政界老手,他在李彥青來后便將內閣會議改成非正式談話會,才算沒壞規矩。
還有一次,孫洪伊去總統府見曹錕,李彥青帶他進去,并告訴他說:“公見三爺,請勿談政治,近來三爺心緒不寧,以免他發怒。”孫洪伊愕然道:“我不談政治,還談些什么?”一時傳為笑談。
第二次直奉大戰期間,馮玉祥所部突然回京倒戈,當時天色未亮,有人把電話打到李彥青家中報告,仆人于睡夢中披衣起,持聽筒在手,怒斥道:“此何時,擾乃公清夢!”人家說:“有十萬火急的事要報告六爺!”仆人厲聲道:“六爺剛睡不久,就算有殺頭的事,也等到天明再說!”說罷,仆人“砰”的一聲將聽筒掛上。
不料,數分鐘之后,馮玉祥的國民軍已經趕到,隨即便將李彥青席卷了去,稍加審訊便綁赴郊外,執行槍決。在李彥青被殺之后,據說從他家中抄沒了數十萬,也有傳數百萬的,也不知是真是假。
據正史記載,李彥青實則為曹錕跟隨多年的親信,時任總統府收支處處長兼任北京官錢局督辦,兼管理曹錕財產。1924年秋,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后李彥青被捕,隨后被京師警備總司令鹿鐘麟下令綁赴天橋執行槍決。據說,當時共抄沒贓款45萬元。
“所謂元首,受其播弄;袞袞百官,為所挾持”,以至于朝政失綱,億民騰笑,李彥青這種現象,其實歷朝歷代都有。當年魏忠賢權傾一時,士大夫如崔呈秀、魏廣微之流不也是舐癰吮痔,無所不為,并以拜“干爹干爺爺”為無上之榮寵嗎?
前清不遠,李蓮英受寵之時,號為剛勁的總督岑春煊,也奔走其門,不以為恥。盡管“閹宦”已成歷史之名詞,但“太監”現象,實則是百變不離其宗矣。(節選自《武夫當國:北洋梟雄的發達往事》,山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