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庸小說射雕中洪七公為什么喜歡吃雞屁股?
江湖早已不是那個江湖了,可丐幫的人依然存在。在我國很多城市,拿個又臟又破的快餐杯沿街乞討的乞丐到處可見。有的人同情和可憐了,就隨手掏出個硬幣,扔進杯里,聽一聲好聽的脆響;更多的人是不搭理,因為小報上經常披露,某某地方的某某人因為乞討而致富,順利實現了小康,在老家蓋起了洋樓,本著科學發展的原則,不再予以施舍。
同情施舍或者置之不理,都是很自然的態度。在做這樣的決定的時候,沒有人再去想這丐在幫中的地位如何,有幾個袋子,更不會去想,這人的包裹里有沒有洪七公傳下的綠竹杖。放在金庸的武俠世界里,是沒人敢小瞧這些行為古怪、衣著邋遢的“異人”的。好吃雞屁股的洪七公洪老幫主,他的出場先聲奪人,但到底難逃一幅饞鬼模樣。《射雕英雄傳》寫道:
黃蓉正要將雞撕開,身后忽然有人說道:“撕作三份,雞屁股給我。”兩人都吃了一驚,怎地背后有人掩來,竟然毫無知覺,急忙回頭,見說話的是個中年乞丐。這人一張長方臉,頦下微須,頭發花白,粗手大腳,身上衣服東一塊西一塊的打滿了補釘,卻洗得干干凈凈,手里拿著一根綠竹杖,瑩碧如玉,背上負著個朱紅漆的大葫蘆,臉上一副饞涎欲滴的模樣,神情猴急,似乎若不將雞屁股給他,就要伸手搶奪了。
“饞涎欲滴”而且“神情猴急”,哪里是北丐應有的風采?但是熟讀武俠小說的讀者此時會心一笑,知道有大人物要閃亮登場了。欲揚先抑,這是小說家慣用的技巧。在金庸的另一部巨著《倚天屠龍記》里,大家都記得張三豐的仙風道骨,往往會忽略他在壯年之時可是有個“張邋遢”的綽號的。金庸為了讓張三豐與眾不同一些,仍然未能免俗,讓他出場時偏偏是這樣不修邊幅:“但見他身形高大異常,須發如銀,臉上紅潤光滑,笑瞇瞇的甚是可親,一件青布袍卻是污穢不堪。”
金庸這一招或許是受了《紅樓夢》的影響吧,里面較為神奇的兩位人物卻是癩頭和尚和跛足道人,都和蕓蕓眾生不一樣的。這也注定賈寶玉是個“行為偏僻性乖張”的主兒。洪七公愛吃雞屁股,卻不知道雞屁股里面裝滿了細菌、病毒及各種有害物質。只當做是最有名的叫七里香的鹵水雞屁股來吃。好吃的雞屁股的洪七公依然長壽,沒有得癌癥,和西毒歐陽鋒相擁一笑泯恩仇和江湖說拜拜時,都已是垂垂老兒。洪幫主的當世傳人不再行俠仗義,也不再吃雞屁股,甚至連“饞涎欲滴”和“神情猴急”的表現也不再有了,他們中的多數人已經配了手機,會發“此地人傻錢多速來”之類的短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