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師范大學圖書館內,也有學生在看書備戰考研,不過記者走訪了一棟教學樓,并沒有發現占座位的情況。大三的程同學過年沒有回家,他準備集中精力備考。“現在考研和求職的競爭如此激烈,要早做準備。” 網友聲音:建議分時段預約選座 網友“柳璐77”:湘大的同學們,這是用生命占座啊,你們還是悠著點兒啊。 網友“你懂不懂愛”:占座是考研大軍無奈之舉,有的占到了就高興,沒有占到的不高興,這考驗的不僅是學生,同時也是學校的管理制度。“反占座系統”或能化解難題,學生在預約選座時,需持本人校園卡在觸摸屏一體機上刷卡選座,選座時需要確定自習的時間段,在預約的時間內進館自習。 相關鏈接:中國人搶座令世界驚訝 考研學生凌晨搶座擠破玻璃門,中國人搶座令世界驚訝,搶座擠破玻璃門 為搶座發生“血斗”,值嗎? “搶座”這兩個字近些天來不僅是中國網上議論的熱點,也成為國外媒體報道中國的一個重要方面:考研學生凌晨搶座擠破玻璃門,上海軌交3號線車廂內的持械傷人案,北京地鐵內老人與年輕人爭吵后猝死,廣州地鐵老人與小伙子互毆“血灑車廂”,原因之一都是為了搶座或人太擠。“血斗”,韓國《朝鮮日報》、《每日經濟》、韓聯社等媒體近幾天紛紛以此為標題進行報道。韓國《首爾新聞》的標題稱,“乘地鐵因搶座,老人和青年發生‘血斗’”。對此,有韓國網民留言稱,“為一個座位發生流血事件,值嗎?”還有網友說,曾經在中國出差時看到公交上5名中國婦女因為座位問題爭吵不休,現在為搶座連老人都不尊重,難道“君子之國”已經變成這樣了嗎? 盡管沒來過中國的外國人對近來中國一些城市發生的“搶座血案”感到震驚,但在曾來過中國的老外看來,因搶座而發生“血案”并不偶然。《環球時報》記者的西班牙同行阿爾貝托曾經來中國旅游過一個月。他對記者說,當時他在北京、上海等許多城市旅游,無論在公園還是博物館,幾乎每個地方都是人流如織,長城上人們更是摩肩接踵。對他來說,中國的13億人口以前還只是一個飄在云里的數字。在中國旅行了一段時間后,他對這個數字有了直接感受。他說,自己在北京坐了幾次地鐵,簡直像在擠沙丁魚罐頭一樣,在那樣擁擠和嘈雜的情況下,人們為了座位甚至為了上地鐵而發生摩擦完全可以理解。阿爾貝托說,在中國旅行的時候,他感覺中國人走路都很快,這反映中國的生活節奏很快,在長時間快節奏的生活壓力之下,人們也會比較容易著急。 德國電視1臺駐華記者幾周前特別體驗了中國的公交。報道稱,在中國大城市的公交、地鐵站臺總能看到排隊候車的隊伍,但一旦車進了站,情況大不相同,甚至會變得“恐怖”:剎那間,所有人會一起沖向車門,也不管車里的人能否先下車。沒有“搶擠”經驗的人,恐被這排山倒海的陣勢嚇倒。報道稱,在中國這樣的人口大國,“搶座”有時是迫不得已的。中國大城市街頭總是充滿擁擠的混亂場面。為此,中國政府正試圖讓市民學會謙讓和守秩序:志愿者幫著維持車站的秩序,每個月11日被定為“排隊日”,但可惜效果并不大。文章作者最后半帶調侃地寫道,“既然大家都擠,那我也擠吧,否則永遠上不去車了”。
轉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 http://www.caoha.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