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腸血管畸形應該怎么辦
小腸血管畸形是比較嚴重的疾病,也是比較影響我們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這種疾病的發生幾率是不太高的,但是在生活中我們一定要避免小腸血管畸形疾病的發生,那么如果我們發生了小腸血管畸形疾病應該怎么辦呢?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常規治療 包括輸血、輸液、保持水電解質平衡,胃腸道減壓,應用止血、抗生素藥物,有休克時則行抗休克治療。
2.內鏡治療 當明確診斷及獲得定位后,可選擇下列治療方法,但僅適用于胃十二指腸或結腸的血管畸形疾患。林庚全報道24例應用如下治療均獲得痊愈。
(1)硬化劑治療:可用于治療Ⅱ型和Ⅰa型血管畸形,硬化劑可選用Aethoxysklerol,根據病灶大小決定劑量與療程,將硬化劑注射于病變血管及血管旁,每點1ml,每次用量5~10ml,每隔1~2周治療1次。直至病灶完全消失。
(2)激光治療:用于治療Ⅲ型及Ⅰb型血管畸形共6例,選用Nd-YAG激光器,功率40~60W,光纖對準病灶,距離1~2cm,采用脈沖法,每次照射4~6s,每隔2周治療1次,直到病灶根除。
(3)電凝治療:用于治療Ⅰ型血管畸形共4例,采用單極電凝,對準病灶,電凝指數為2.5~3.0檔,根據病灶大小決定電凝次數,每2周重復1次,直到病灶消除。
(4)綜合治療:可先后應用激光、硬化劑與電凝治療。然而,另一些報道應用這些方法有一定的并發癥。Richter等應用電凝治療19例,觀察在1年內再出血的發生率為34%,治療后3年內再出血的發生率為53%。1例因電凝致腸道穿孔而行急診手術。Naveau等應用激光治療47例,治療后平均隨訪19個月,其中3例患者治療1周后失訪。再次出血15例,再出血率為31.9%,其原因為第1次治療不完全或病變遺漏以及出現新的病變,但再經用激光治療而愈,有2例發生穿孔,分別為十二指腸和乙狀結腸穿孔。
3.導管治療
(1)灌注:經選擇性動脈造影確定出血部位后,而患者并無休克體征,可試行灌注治療。腸系膜上動脈灌注垂體后葉素10U,氨甲環酸(止血環酸)200mg,分10min注完;腸系膜下動脈灌注垂體后葉素5U,氨甲環酸(止血環酸)100mg,分10min注完,灌注時均需作血壓和心率監測。對特殊患者作心電監護。
(2)栓塞:將吸收性明膠海綿剪成2mm左右的小塊,與造影劑混合,在透視下經導管注入病變供血動脈,注入量依據病變范圍、栓塞程度及患者反應決定,原則是不要太多。
李博青報道5例應用上法,但有3例復發,指出有止血效果,但缺點是不能防止再次出血。有作者認為栓塞可能導致臟器大動脈栓塞,有一定的危險性。
4.手術治療 目前認為手術切除血管畸形的腸段是最有效而又確切的治療方法,關鍵在進行手術前及術中的準確定位,不要遺漏病變的腸段。
以上的幾種方法都是比較主要和比較有效的治療小腸血管畸形的方法,我們可以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來選擇小腸血管畸形的治療方法,一定要聽從醫生的囑咐,按時的吃藥和檢查,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更加有效果的來治療小腸血管畸形這種疾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