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痛風性關節炎的診斷
關節炎一直是人們尤其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們最頭疼的老毛病。其中痛風性關節炎更是痛苦的要命,有時甚至讓醫生都很為難的病癥。那么什么是通風性關節炎呢,下面我們就從病因、臨床表現,診斷及鑒別來認識一下它吧。
痛風性關節炎是由于尿酸鹽沉積在關節囊、滑囊、軟骨、骨質和其他組織中而引起病損及炎性反應,其多有遺傳因素,好發于40歲以上男性,多見于第一跖趾關節,也可發生于其他較大關節,尤其是踝部與足部關節。
臨床表現
通常分為3期:
1.急性關節炎期
多在夜間突然發病,受累關節劇痛,首發關節常累及第一跖趾關節,其次為踝、膝等。關節紅、腫、熱和壓痛,全身無力、發熱、頭痛等??沙掷m3~11天。飲酒、暴食、過勞、著涼、手術刺激、精神緊張均可成為發作誘因。
2.間歇期
為數月或數年,隨病情反復發作,間期變短、病期延長、病變關節增多,漸轉成慢性關節炎。
3.慢性關節炎期
由急性發病轉為慢性關節炎期平均11年左右,關節出現僵硬畸形、運動受限。30%左右病人可見痛風石和發生腎臟合并癥,以及輸尿管結石等。晚期有高血壓、腎和腦動脈硬化、心肌梗塞。少數病人死于腎功能衰竭和心血管意外。
診斷
臨床表現、化驗、X線檢查有助于診斷,但完全確診要由滑膜或關節液查到尿酸鹽結晶,因為牛皮癬性關節炎和類風濕性關節炎有時尿酸含量也升高。診斷標準為:
1.急性關節炎發作一次以上,在1天內即達到發作高峰。
2.急性關節炎局限于個別關節,整個關節呈暗紅色。第一跖趾關節腫痛。
3.單側跗骨關節炎急性發作。
4.有痛風石。
5.高尿酸血癥。
6.非對稱性關節腫痛。
7.發作可自行停止。
凡具備上述條件3條以上,并可排除繼發性痛風者即可確診。
鑒別診斷
1.蜂窩織炎
常伴隨全身癥狀,血尿酸不升高。
2.晶體性關節炎
包括假性痛風、羥磷灰石沉積癥、類固醇結晶關節炎,需要病理明確診斷。
3.濕關節炎
當痛風累及多個關節時,常被誤診為類風濕關節炎。需要通過仔細分析病史,檢測類風濕因子甚至病理方能鑒別。
4.陰性脊柱關節病
下肢非對稱性大關節受累的痛風性關節炎應與強直性脊柱炎鑒別,應注意患者是否有下腰痛,尤其是炎癥性下腰痛。此外可以行HLA-B27及骶髂關節影像學檢查,進一步鑒別。
治療。
對于這種病癥,選對方法治療固然重要,更重要的的是及早發現病情及早治療。就診后,要配合醫生,注意之后的療養。關節炎尤其是痛風的,養病比治病更關鍵。希望這些能讓患者對病癥有一定的了解,不要過度害怕,因為心病更易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