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強迫癥的小方法看看你知道嗎?
城市生活工作中的人們,每天都在重復著緊張忙碌的生活,很多的人都會因為快節奏的生活,導致自己的記憶力或者行動力出現問題,更多的人經常會出現剛剛做的事情,就忘記了剛剛發生了什么,這樣的行為嚴重的時候就會出現我們常說的,強迫癥,現在的社會中,強迫癥出現的頻率是越來越大,那么在我們自己或者自己身邊的人出現強迫癥的時候,應該怎么辦呢?
強迫癥是一組以強迫癥狀(主要包括強迫觀念和強迫行為)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神經癥。結合臨床實踐,估計國內的強迫癥大約有500-1000萬,患病率約為5‰~10‰。80%的強迫癥在25歲以前發病,男性比女性多。
強迫癥在臨床工作中是一個難點,也是一個重點。因為雖然從精神疾病的分類中看,強迫癥是神經癥的一種,屬于輕的精神疾病。但實際上,強迫癥的治療比抑郁癥、焦慮癥都要困難一些,因為強迫癥受各方面的因素較多,病因復雜,癥狀改善可能比較慢。
強迫癥(OCD)屬于焦慮障礙的一種類型,是一組以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神經精神疾病,其特點為有意識的強迫和反強迫并存,一些毫無意義、甚至違背自己意愿的想法或沖動反反復復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患者雖體驗到這些想法或沖動是來源于自身,極力抵抗,但始終無法控制,二者強烈的沖突使其感到巨大的焦慮和痛苦,影響學習工作、人際交往甚至生活起居。
目前很多患者喜歡采用心理治療,但治療效果得不到有效控制,致使病情反復發作,治標不治本。
近年來統計數據提示強迫癥的發病率正在不斷攀升,有研究顯示普通人群中強迫癥的終身患病率為1%~2%,約2/3的患者在25歲前發病。強迫癥因其起病早、病程遷延等特點,常對患者社會功能和生活質量造成極大影響,世界衛生組織(WHO)所做的全球疾病調查中發現,強迫癥已成為15~44歲中青年人群中造成疾病負擔最重的20種疾病之一。另外患者常出于種種考慮在起病之初未及時就醫,一些怕臟、反復洗手的患者可能要在癥狀嚴重到無法正常生活后才來就診,起病與初次就診間可能相隔十年之久,無形中增加了治療的難度,因此我們應當提高對強迫癥的重視,早發現早治療。
以現在的治療方式來看,西醫治療強迫癥目光太局限,傳統療法在治療強迫癥的過程中往往采用抗強迫藥物,抗強迫藥物都是抗抑郁藥,而抗抑郁藥物往往也可以治療焦慮,有些抗精神病藥也可以治療抑郁、強迫,雖然治療有一定效果,但是副作用大,盲目治療,容易造成身體其他損傷。
中醫治療雖然辨證施治,但沒有不能抓住疾病的病根――治標不治本,依賴性強,如果中途停藥,會使病情復發,病情若沒找到源頭,就會使患者的病情反復復發,一直惡性循環,一旦沒注意好就會加重病情,讓患者痛苦不堪。如此反復的治療也會給家庭帶來嚴重的經濟負擔。
不管是什么樣的治療方法,都要在事先了解自己的病情的問題,然后根據自己的病情的問題程度來咨詢專家或者是醫生,然后根據他們的建議來適當的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進行相應的治療,不要過于盲目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