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病人采用什么治療方式效果最好
風濕,一個人人都不陌生的詞語,或許在我們家里的老人,周圍的朋友或者工作的同事中的一個或者幾個人正在為風濕所折磨著。風濕的治療方法有很多,大同小異。但是有個別風濕的病理是不同的。故此我們很有必要對于一般風濕通用的最好治療方法跟大家分享一下。
風濕病是一組侵犯關節、骨骼、肌肉、血管及有關軟組織或結締組織為主的疾病,其中多數為自身免疫性疾病。發病多較隱蔽而緩慢,病程較長,且大多具有遺傳傾向。診斷及治療均有一定難度;血液中多可檢查出不同的自身抗體,可能與不同HLA亞型有關;對非甾類抗炎藥(NSAID),糖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有較好的短期或長期的緩解性反應。治療風濕性疾病的藥物可分為如下幾類:
1. 非甾類抗炎藥(NSAIDs):此類藥物的作用,主要為解熱,消炎和鎮痛,而達到減輕炎癥反應和目的。最早為阿司匹林(乙酰水楊酸)至今仍為治療急性風濕熱及風濕性關節炎的有效藥物。后來生產出各種水楊酸類藥物,常用的有布洛芬,雙氯芬酸,吲哚美辛,吡羅昔康,萘普生等,但各種藥物的藥代動力學及不良反應各不相同,主要對胃腸,腎,肝和血液系統,使用時一定要注意劑量,用法,副作用等。
2. 腎上腺皮質激素:主要是指糖皮質激素,因為這類藥物有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有較強和快速的消除炎癥及炎癥反應帶來的各種癥狀,如發熱,關節腫脹和疼痛。所以對各種風濕性疾病,常被用為第一線藥物。臨床上應用的有短效,中效和長效等制劑。用法有口服,肌肉或關節腔內注射,靜脈注射,可根據病種,病情作不同的選擇。但由于其并非根治藥物,長期大量使用可誘發感染,骨質疏松,股骨頭壞死,糖尿病,消化性潰瘍,高血壓,精神異常等;且如停藥過快易產生病情反跳現象,故應注意根據病種和病情,調節使用藥物的種類和劑量。除重癥患者外,原則上以小劑量,短療程為宜。
3. 改善病情的抗風濕藥物(DMARDs)又稱為慢作用抗風濕藥物。此類藥物包括許多種類結構不同,作用各異的藥物。它們的共性是起效比較慢,有一定蓄積作用,故停藥后,作用消失也較慢,仍可維持一段時間。它們并無直接消炎止痛作用,但通過不同的機制可以起到抗炎及免疫或免疫抑制作用。因而,也可以改善關節腫脹,疼痛,僵直和減輕系統性癥狀,降低急性期反應蛋白,血沉。如使用時間較長,也可改善其他免疫指標,如RF,ANA等。有的尚可使放射影像得到改善。DMARDs類的藥物包括有抗瘧藥-氯喹、羥氯喹,柳氮磺胺吡啶,甲氨蝶呤,硫唑嘌呤,環磷酰氨,青霉胺,金制劑,環孢素A及來氟米特。
以上各種藥物對人體重要的臟器(肝,腎,膀胱,肺,胃腸,生殖腺)和組織(骨髓)各有不同的毒性作用,應注意適應癥的選擇。
4. 其它:其它治療包括雷公藤多甙、帕夫林、云克等。
(1) 云克: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抑制膠原酶的活性,防止軟骨分解和破壞,抑制破骨細胞。可消炎,鎮痛。
(2) 雷公藤總甙:抑制T、B細胞增殖,抑制T-細胞產生IL-2及B-細胞產生免疫球蛋白。抑制前列腺素產生。有較強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
風濕病患者,除藥物治療外,對血中有很多循環免疫復合物,有高免疫球蛋白,可選用免疫吸附及血漿清除療法;去除血漿中的免疫復合物和過高的免疫球蛋白,RF,等。如免疫活性淋巴細胞過多,還可采用單個核細胞清除療法。從而改善T,B細胞及巨噬細胞和自然殺傷細胞功能,降低血液粘滯度,疏通微循環,可以達到改善癥狀的目的。
以上講的都是對風濕的治療,其實最好的治療就是我們對于自己的身體的保養。像風濕這種病痛除了部分是因為遺傳等原因,很多人的風濕都是因為自身不注意保護身體后天構成的。所以關愛我們的骨骼,讓風濕病與我們永遠沒有相交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