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去除焦慮癥呢
喜慶歡樂的寒假即將過去,而開學即將來臨,不少孩子開始變得不適起來。其實,開學在即,此時是學生焦慮癥的高發階段,需要引起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那么,作為孩子自己與其父母該如何幫助他們消除學生焦慮癥呢?下面就跟著小編來了解下吧。
什么是學生焦慮癥?學生焦慮癥是發生在學生中比較普遍的一種心理障礙,多集中于年齡13歲至14歲的性格內向的學生,而且女生發病的比例多于男生。
在分析“學生開學焦慮癥”的原因時,心理專家認為,開學后不愿上學的原因首先是學生的心理壓力大。
他們有的假期功課沒做完,擔心老師批評。有的在假期太舒服,睡眠、飲食沒規律,一想到開學要早起早睡就難受,有的還伴有腹痛、頭痛、頭暈等癥狀。專家統稱為“開學焦慮癥”,并指出,開學前后做好“心理按摩”是關鍵。
學生焦慮癥具體表現為,首先來自學習方面的壓力或人際交往的壓力,這些學生有時為了不去學校佯稱肚子疼、頭疼等;其次是學生的自卑心理嚴重,因為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害怕面對來自同學和老師的“鄙視”目光,因而產生自卑心理不愿上學。
再次是有些學生逆反心理強,一般是由于與家長的溝通甚少而產生頂撞家長的情況;最后,就是因為青春期心理和生理發育對異性產生愛慕,但缺乏與父母的溝通和與外界的交流,而產生不正確的甚至錯誤的想法導致厭學。
對于如何避免和解決這些問題,心理專家支招家長:一是調整作息時間的生物鐘,制定一張與學校生活同步的“安排表”,讓孩子“倒時差”,杜絕睡懶覺和看電視無度的情況。
二是向孩子說明即將到來的學習的快樂,分析新學期的學習特點,如能現身說法則更好。三是耐心傾聽孩子對新學期的想法,適時指導。四是共同討論孩子、家長及家庭的學習計劃,形成學習的家庭氣氛。
心理專家還建議,面對學生焦慮癥,家長也不要過于緊張。否則家長的這些情緒很容易使孩子的焦慮癥狀擴大化。例如經常詢問孩子有關開學的問題,反而會強化孩子們的不安感。家長應幫助孩子調節生活規律,預習新學期課程,應對焦慮情緒,逐步適應開學環境。
對于一些本身存在情緒、行為問題的孩子,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到相應的心理科咨詢。家長應從現在開始慢慢地調節孩子的作息時間,在時間安排上以學習和體育活動為主,要多跟孩子交流一些學校的事情,聊一聊同學和新學期的計劃等等。
那如何消除這些節前焦慮呢?
1、要進行良好的溝通,語言是心靈的鑰匙,無論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善于溝通,總比一個人冥思苦想要好很多。
2、做好充分的提前準備。無論是工作中遇到什么情況或者在回家的途中遇到什么情況,都要考慮的比較周全,提前準備和多演練,這樣就會讓你更放松,因為想到困難就不再懼怕了。
3、不苛求完美,游子回家都希望能夠給父母最好的回報,所以,總想著做的更多做的更好,如果達不到,就會感覺很焦慮,其實,沒有必要對自己這么苛刻,更不要苛求完美。學會去分解目標,把大目標化解成若干小的目標,一次只做好一件事,并經常鼓勵自己,讓自己時刻都充滿成就感。
4、自我緩解。當因為焦慮感到緊張的時候,可以試試深呼吸,活動一下下顎和甩甩手臂,踢踢腿。也可以可以擴胸、轉動雙肩,或者做做體操等。即使是冬季,也要多出門曬曬太陽。溫暖的太陽會讓你緊張、焦慮的心情得到緩解。
最后,小編需要說明的是,學生焦慮癥是現實生活一種比較常見而普遍的學生心理障礙,只有及時并正確地解決好學生的心理問題,才能讓孩子生活、成長在一個健康的環境中,而不至于厭學甚至產生不好的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