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癌癥要學會控制情緒
預防癌癥要學會控制情緒
“愛生氣的人更容易得癌”———大部分中國人都相信這是真的,但又說不出什么科學道理來。身邊有人患了癌癥,回顧其日常言行,很多人會發現“他平時就有點想不開”、“老愛生悶氣,鉆牛角尖”。這些消極情緒是不是導致癌癥的罪魁禍首呢?
對此,專家解釋,愛生氣的人日常血中氧飽和度易低,和滿面紅光、血氧飽和度高的人截然不同,生氣時面色蒼白、嘴唇發紫、手腳冰涼,天長日久,會導致免疫功能低下,臟器病變。免疫功能高低是決定人是否患癌的因素之一。
生氣是人在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情緒,但不是說人只要生氣就會得癌。兩口子吵架、被領導批評,是常見的負性生活事件,不同的人對此反應不一樣。如果你覺得生活中讓你生氣的事像道坎一樣,怎么也邁不過去了,思想鉆了牛角尖,而且抑郁的心態持續時間特別長,達到一兩年以上,就要小心了。何裕民也指出,人處在長期抑郁狀態,至少要兩三年以上才會出現病狀。
由此可見,癌癥和情緒有密切關系。癌癥是一種慢性病,具有很多誘發因素,但總體來說,和人的內在機能紊亂有關,情緒和個性是其中很重要的環節。國外很早就認為敏感、抑郁、多疑、厭世是癌癥的催化劑,其可能機理是抑郁大大削弱了人的免疫功能,使人體機能處于低質量運行狀態,當細胞突變時不易自我清除。比如有些女性癌癥患者愛較真,性格內向,愛生氣又不擅表達,導致植物神經、內分泌與免疫系統長期處于高度亢奮和緊張狀態,反復刺激,造成靶器官,如乳腺和卵巢受傷。而很多優秀男性拼命工作、壓抑自我,患胃癌與胰腺癌的較多,因為消化系統是情緒的晴雨表,很易受損。
如何控制情緒
1、學會宣泄。
人在生活中難免會產生各種不良情緒,如果不采取適當的方法加以宣泄和調節,對身心都將產生消極影響。因此,如果一個有不愉快的事情及委屈,不要壓在心里,而要向知心朋友和親人說出來或大哭一常這種發泄可以釋放積于內心的郁積,對于人的身心發展是有利的。當然,發泄的對象、地點、場合和方法要適當,避免傷害他人。
2、學會轉移。
當火氣上涌時,有意識地轉移話題或做點別的事情來分散注意力,便可使情緒得到緩解。在余怒未消時,可以用看電影、聽音樂、下棋、散步等有意義的輕松活動,使緊張情緒松馳下來。
3、意識調節法。
運用對人生、理想、事業等目標的追求和道德法律等方面的知識,提醒自己為了實現大目標和總任務,不要被繁瑣之事所干擾。
4、學會自慰。
當一個追求某項事情而得不到時,為了減少內心的失望,常為失敗找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用以安慰自己,就像狐貍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的童話一樣,因此,稱作“酸葡萄心理”。
5、自我暗示法。
估計到某些場合下可能會產生某種緊張情緒,就先為自己尋找幾條不應產生這種情緒的有力理由。
6、語言節制法。
在情緒激動時,自己默誦或輕聲警告“冷靜些”、“不能發火”、“注意自己的身分和影響”等詞句,抑制自己的情緒;也可以針對自己的弱點,預先寫上“制怒”、“鎮定”等條幅置于案頭上或掛在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