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內濕氣重竟是這些因素惹的禍
當身體出現疾病癥狀時,這并非是外部因素所導致,也有可能是內部因素。內部因素分為多種,可能是自身臟器的衰竭,也有可能是體內毒素的增多等等。冬季的寒冷使多數人易患上較多疾病,當自身去醫院就診時,中醫常會說是因為體內濕氣重造成的,但這個濕氣又是怎么來的呢?
濕氣聽起來是較小的疾病,如果不重視這樣的疾病,隨著時間的推移,病情會逐漸惡化。體內濕氣過重,會讓人覺得困倦、身體四肢沉重、沒有食欲、手腳冰冷、皮膚起疹、臉上黏膩不舒服,出現腸胃炎現象。人體出現這樣的癥狀主要與情志不暢、勞倦過度、吃的多、貪涼等有關。
出現濕氣的因素
任何疾病的出現都是有一定的原因,而體內出現濕氣的原因主要與以下的幾個因素有關,只有了解病情才能給出治療方案。
1、吃油膩食物
養生主要提倡飲食的方法,飲食主要分多種,但較為提倡的飲食是清淡方面的。如果日常生活中的飲食常出現暴飲暴食及食用過多油膩的食物,胃部會消化不了,從而堆積成濕。如果自身的消化功能較差,吃一點兒油膩的食物也會出現濕氣。
2、環境及季節因素
俗話說的好,自身會因身邊環境的改變而改變,這句話說的一點沒錯。環境及季節性的因素也會使體內濕氣加重,比如在夏季,很多人體內都會有濕,身體會變得很重、很懶。而以上的癥狀歸根結底都和脾氣有關系,“濕重”是標,“脾氣虛”是本。
中醫經常說的脾也是人體重要的器官,它對濕氣的加重有直接的影響。中醫說的脾,是負責運轉的,任何代謝產物的排除都要借助脾氣的力量。脾氣一虛,臟東西就會停留在體內。臟東西是什么呢?可以是多余的脂肪,也可以是異常的分泌物、排泄物。
3、肥胖
身體體質的強弱與身材沒多大關系,人們會經常看見肥胖的人在做事時會比正常人更容易累,這不單單是體虛,也有可能是自身濕氣重。胖人多陽虛“濕重”,很多胖人看似壯實,實為虛寒,可以說他們體質是寒性的。他們的身體缺少陽氣,增多脂肪,以起到保溫的作用。所以也就有“胖人多陽虛,而瘦人多陰虛”的理論,往往是越胖越虛,越虛越胖,形成惡性循環。
肥胖不單單不引起高血壓等疾病,更易使自身受到濕氣的侵蝕,所以減肥是有必要的。胖人的正確減肥方式應該是溫化寒濕,“溫”是增加代謝脂肪的能力,“寒濕”就是指積存在體內的脂肪。
4、脾胃較差
精神不足不單單只是睡眠不足,其原因也分為多種。有些人群會經常出現犯困的現象,尤其是小孩和老人。出現這種現象主要是因為被濕邪困住了,他們之所以濕重,首先可能是孩子本身先天的脾胃不是很強,后天喂養的時候,家長可能沒注意到,傷了他的脾氣。脾氣有消化食物、吸收營養、排出糟粕的能力,如果這種能力下降了,營養吸收不了的同時,糟粕也排不出去,留在體內就成了濕。帶著這些廢物,身體自然就覺得疲勞。
濕氣重易引起其癥狀
人體總會出現疲勞的現象,但這種疲勞不是因為做事多而出現的酸痛感,但身體出現酸痛感的時候,可能是你有血虛、血不養筋的問題。如有身體發沉、發重,頭也發蒙,雖然頭不疼,但是不清爽。或者皮膚上會有濕疹,胃口也不好,吃什么都覺得沒味道,嘴里發黏。再或者舌頭伸出來時,你會發現舌質很胖,顏色偏淡。癥狀嚴重的,舌頭邊上會有齒痕,甚至像孩子的小裙子似的,這叫“裙邊舌”,這就是比較嚴重的脾虛濕困了。
而以上的多種癥狀的出現都可能是因為體內濕氣所致,所以可以說明的一點,濕氣對身體健康的影響甚遠。除去體內濕氣是非常有必要的。
結語:人體出現多種異常的現象時,這并非只是多種疾病引起的,很有可能是一種疾病,而濕氣的存在就是如此。體內出現濕氣的原因有很多,如果自身出現以上癥狀,最好不要隨便用藥進行祛濕,應該去醫院聽從醫生的指導,再進行針對性的治療,這樣才能安全有效的祛除體內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