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致癌物一定會得癌嗎 揭秘癌癥的早期癥狀
生活中有許多致癌物,有的人認為吃了這些致癌物就一定會得癌癥,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癌癥的早期癥狀有哪些?下面小編告訴你答案,一起去下文看看到底是不是吃了致癌物一定會得癌,再看看身體有哪些不適癥狀是癌癥要來“光顧”你了!
許多環(huán)境致癌因素與食物有關,因此受到普遍關注。問題是,若是“想當然”地解讀,將會引起不必要的恐慌。一個重要的科學原則是:“毒物即劑量”,了解一下致癌物的真相,可以緩解一下我們對食品安全的焦慮,把緊張的神經放松一下,既可以讓我們理性地避開致癌因素,又可以讓我們對食物少一些無謂的擔心。
關于致癌物,很多人都聽過這樣的句式:“××不能吃,吃多了容易致癌。”能列入這個句式中的“致癌物”很多。如,隔夜菜不能多吃,因為里面有亞硝酸鹽,亞硝酸鹽致癌;再如,發(fā)霉的糧食不能吃,因為里面有黃曲霉素,黃曲霉素致癌;燒烤不能多吃,因里面含有苯并芘,苯并芘是致癌物。
此類科學知識,不能算錯,但不完整。把一個簡單的結論告訴公眾,而不解釋其中的原理,很容易讓公眾產生無謂的恐慌。最終的結果是,公眾發(fā)出無奈的感喟:“還有什么東西能吃?”
致癌物,嚴格地說只是可能致癌的外部因素,它能否真的致癌還需要內因與之配合,致癌這個問題太過復雜,僅考慮飲食因素,也是致癌物、致癌促進成分和致癌抑制成分綜合作用的結果。
科學家確定一種物質是否具有致癌作用,一定要做動物實驗,有時也會做人群流行病學調查。致癌物可分為三種:化學性致癌物、物理性致癌物、生物性致癌物。這些亦可統(tǒng)稱為環(huán)境因素。
劑量決定有害物質的毒性
環(huán)境中致癌因素很多,現在已經知道,對人致癌的環(huán)境因素諸如化學物、電離輻射、病毒、礦物纖維等共有96種。但是其致癌作用都是可以預防的。許多環(huán)境致癌因素與食物有關,因此受到普遍關注。問題是,若是“想當然”地解讀,將會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一個重要的科學原則是:“毒物即劑量”,了解一下致癌物的真相,可以緩解一下我們對食品安全的焦慮,把緊張的神經放松一下,既可以讓我們理性地避開致癌因素,又可以讓我們對食物少一些無謂的擔心。
上世紀50年代以前,科學家對政府部門提出的有害物質的健康問題,只要回答“有”或“無”,“是”或“否”即可。而現在,對此類問題則要求回答“對健康危害有多大,嚴重到什么程度?”由此,提出了一個新問題,即對有害物質如何定量化的問題。將不良健康效應定量化,才可以對人群的健康影響進行比較與選擇,提高決策的客觀性和科學性。
“劑量決定有害物質的毒性”,因此,將有害物質濃度控制于零,是一種不現實的想法,人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多種多樣的外來物質,一個絕對安全的沒有危險或風險的物質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說,有害物質是不可避免的,只要把它控制在人體可以接受的范圍內,即可以認為是安全的。
癌癥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癌癥不可怕,只要發(fā)現得早。生活中要警惕身體的微妙信號,定期做身體檢查,遠離癌癥威脅!
1.腹脹
很多女性認為腹脹極為常見,不必大驚小怪。但是,這可能是卵巢癌的癥狀。天津市腫瘤醫(yī)院腫瘤預防醫(yī)學中心主任劉俊田介紹,腹部持續(xù)腫脹、有壓迫感及疼痛、腸胃不適,出現進食困難或極易有飽腹感,持續(xù)數周,都可能是卵巢癌的征兆。
2.不規(guī)律出血
美國腫瘤學家戴利博士表示,月經周期之間的陰道異常出血及大小便出血很容易被女性忽視。它們很可能是婦科常見癌癥———子宮內膜癌的一大征兆,有至少3/4的女性有此征兆后,被檢查出患上子宮內膜癌。而大便出血則可能是結腸癌的征兆。
3.乳房硬塊
女性如果發(fā)現乳房皮膚發(fā)紅、有腫塊,就要分外當心。“尤其是乳房出現皮疹,并且持續(xù)數周不退,必須去檢查。”腫瘤學家漢娜·林登博士說。此外,她指出,非哺乳期的女性,乳頭凹陷,并且常常流出液體,也是不好的信號。
4.疼痛
美國癌癥協(xié)會表示,隨著年齡增加,身體疼痛會增多。但是身體某部位莫名出現疼痛并持續(xù)一周以上時,應盡快查明原因,因為無緣無故的疼痛可能是癌癥征兆。比如,長期腹痛是大腸癌的癥狀,胸部疼痛可能是肺癌引起的,骨頭酸痛則可能是癌癥轉移的癥狀。劉俊田指出,胰腺癌會表現在上腹區(qū),如臍周或右上腹出現頑固性鈍痛或絞痛,可陣發(fā),也可呈持續(xù)性,通常會逐漸加重,向腰背部放射。
5.發(fā)燒
發(fā)燒一般由流感、肺炎或其他炎癥所導致,然而,不明原因的發(fā)燒就可能是危險征兆了。美國癌癥協(xié)會表示,癌癥擴散至身體其他器官時,通常會導致發(fā)燒。淋巴瘤、白血病等血癌也有發(fā)燒癥狀。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腫瘤醫(yī)院防癌科主任徐志堅補充,淋巴瘤在早中期會表現為持續(xù)低熱,體溫在38攝氏度左右,當合并感染時則可能高燒。必要檢查包括:X光胸透、CT掃描、核磁共振檢查等。
6.淋巴結變化
林登博士表示,不管身體哪個部位,尤其是腋窩或頸脖出現淋巴結腫大,切不可掉以輕心。如果淋巴結持續(xù)增大,超過1個月,則很可能是乳癌或腦癌的癥狀。
7.體重莫名降低
不用費勁就能減肥的確令人高興,但是如果一個月內既沒增加運動量,又沒減少飲食,體重卻莫名其妙下降10%,那就應該及時就醫(yī)。體重急劇下降、厭食、反復腹瀉和便秘是最常見的肺癌、胃癌、腎癌及大腸癌癥狀,對女性而言也可能是甲亢。
總結:看完上文的這些介紹,大家應該了解了,不是吃了致癌物就一定要會得癌癥的,得看看你吃的致癌物的量的多少。日常如果你不想得癌癥,那么要密切留意自己的身體變化,出現上文那些不舒服的癥狀,要及時就醫(yī),及早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