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養生 6個常識防風御寒防春困
春季養生要注意些什么你知道嗎?春季該如何養生菜 能夠防風御寒防春困呢?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推薦推薦一些春季養生的小常識,來幫助人們健康的度過春季,還在等什么?趕緊去學學吧!
春季養生小常識
1、調節飲食
春天新陳代謝旺盛,飲食宜甘而溫,富含營養,以健脾扶陽為食養原則。
宜選用甘辛、性溫清淡可口的食物,忌食油膩、生冷、酸澀、粘硬和大辛大熱之品,防止助熱生火。漢代養生家張仲景說:“當春之時,其飲食之味,宜減酸增甘,飲食不可廢之一日,以養脾氣。”唐代藥王孫思邈也說:“春日飲食宜省酸增甘,養脾益氣。”故春季飲食宜甘甜少酸。
由于春天人體新陳代謝加快,營養消耗增加,因此應多選用既升發又富有營養之食品,如:黃豆芽、綠豆芽、豆腐、豆豉、大麥、小麥、大棗、瘦肉、魚類、蛋類、花生、芝麻、柑桔、香蕉、蜂蜜、姜、蔥、蒜之類;由于冬季新鮮蔬菜較少,攝入維生素不足,聚積一冬的內熱要散發出去,所以還要多吃一些新鮮蔬菜,如:春筍、春韭、油菜、菠菜、芹菜、薺菜、馬蘭菜、枸杞頭、香椿頭等,可起到清熱瀉火、涼血明目、消腫利尿、增進食欲等作用。
對于體質過敏,易患花粉過敏、蕁麻疹、皮膚病等患者,應禁食含有異性蛋白等刺激性食物,如:羊肉、狗肉、豬頭、雞頭、海腥魚、蛾、蟹之類。
此外,在飲食方面還應注意少吃辛辣,多食青菜、水果等清涼滋潤的食物,以抵消體內外的不平衡。如:煮橘子皮當水喝,可以化痰止渴,理氣和胃;用茅根和蘆根泡水,或用鴨梨、荸薺去皮煎水喝,可以清熱潤肺;多吃蘿卜可以理氣、化痰、和胃。
2、運動鍛煉
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天是體質投資的最佳季節。春天空氣清新,這種環境最有利于吐故納新,充養臟腑。生命在于運動。動則養形,活則血流。有規律的活動,適當的運動,這是古往今來長壽的秘訣。不過“動”有主動、被動之分,為適應春季之生氣,當以主動運動,持之以恒為主要。
《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中說:“春三月,此謂發陳,天物俱生,萬物以榮,早臥早起,廣步于庭,披發緩行,以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乃養生之道也。” 其意思是說,春天,陽光明媚,萬物復蘇,是采納大自然之氣養生的大好時機。所以,春天應加強體育鍛煉,多到戶外運動,如:散步、跑步、登山、做操、打拳、打球、扭秧歌、踢踺子、跳繩等,以改善血液循環,提高心肺功能,使之獲得更多氧氣,以使腦組織得到較多的血液和氧氣,從而使腦組織能適應季節性血液循環的變化。
在運動上,動作宜舒展、暢達、緩慢,猶如百草萌芽,風擺柳絲,蜻蜓點水,運動量不宜過急或過大。我國古代著名長壽醫學家孫思邈指出:“養生之道,常欲小勞。”故運動切忌過分活動,以免大汗淋漓而傷陽氣,有悖于“春夏養陽”之旨。
此外,要開展春游活動。春游俗稱“踏青”,它可以使人受寒冬禁錮的神經得以開放。到春光明媚的野外,到翠綠如茵的草地,到水流潺潺的溪邊……接受日光浴、空氣浴,在花的世界和綠色海洋中,使人精神振奮,心情舒暢,達到陶冶情操,修身養性的效果。
3、調養精神
春天,大自然生機勃勃,萬象更新,萬物始生,在調養精神方面,也應順從自然,重點放在一個“生”字上。在春天里,人的意志當順應生發之氣,此時要力戒動怒,更不要情緒抑郁,思想上要豁達開朗,心胸寬闊,身體要放松,要舒坦自然,使情志“生”發出來。
尤其是中老年人,如果不常生惱怒和忿恨,保持樂觀情緒,則精氣不易耗散,臟器不易老化,形體不致衰憊,自可祛病益壽。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不良的情緒易導致肝氣郁滯不暢,使神經內分泌系統功能紊亂,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引發精神病、肝病、心腦血管病、感染性疾病。因此,春天應注意調養精神、保持樂觀開朗的情緒,以使肝氣順達,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
4、防風御寒
在衣著上,春天雖暖和,但別急著減衣服。因早春氣溫乍寒乍暖,如同孩兒臉,一日三變,常有寒潮來襲。
老年人,氣弱骨疏、抗病力差,稍受風寒,易發宿疾。因驟冷會使血管痙攣,血液黏稠,血流速度減慢,臟器缺血。于是感冒、肺炎、氣管炎、哮喘、關節炎、偏頭痛、冠心病等便會接踵而來。故在此時,應防風御寒。
春季衣著款式應寬松舒展,純棉織品吸濕性好,暖和又貼身,是內衣的合適選料。由于寒冬自下而起,傳統養生主張春時衣著宜“下厚上薄”,起到“滋陰養陽”的作用。青年女性尤應注意,不可過早地換穿裙裝,否則會導致關節炎與多種婦科病。春風于溫暖之中暗藏殺機,出汗后應及時擦去,切勿敞開胸懷讓風勁吹。春天適當捂一捂,可減少疾病,尤其是常見的呼吸系統傳染病的發生。
5、預防春困
春天風和日麗,大自然呈現出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墒?,人在感到舒服爽快的同時,卻又會產生困倦和思睡,加上春夜要比冬夜短,使人感到“春眠不覺曉”,困倦無力,精神不振,這些現象中醫叫做“春困”。
“春困”不是睡眠不足,也不是病態,而是“生物鐘轉換”——人體不能適應氣溫升高的環境變化,體內發生了“血液重新分配”生理變化所致。
6、保健防病
人的精神活動必須順應氣候的變化。人體受季節影響最大的時候是過渡季節,尤其是冬春之交的早春時節。此時或風和日麗,春光明媚;或春雨連綿,冷風襲人。故在我國民間素有“春風如刀刮,死牛又瘦馬”的說法。
春季養生的關鍵是要防風。春季多風,中醫認為,風為六淫之首,風雖然是一年四季都有,但以春季為主,“春多風病”,春季風是主要的致病因素,它適于細菌、病毒等繁殖傳播,易發生流感、肺炎、流腦、猩紅熱、肝病、腮腺炎、紅眼病等。所以一定要講究衛生,勤洗曬衣服、被子,除蟲害,開窗通風。為了適應春天的特點,應當稍晚些睡,早些起床,然后散步于庭院或公園之中,松寬衣帶,全身放松,使神志隨春天生發之氣而活動舒暢,提高防御能力。在傳染病流行時,應少去公共場所,避免傳染。
俗話說:“百草發芽,百病復發”,春季是極易引起舊病復發的季節,若不重視保健,或過食辛熱助火之食品,再被春季之“風邪”引發,一些舊病就易復發。如:偏頭痛、胃痛、慢性咽炎、過敏性哮喘、冠心病、高血壓、心肌梗死、神經病等。所以,應特別注意從衣食住行各方面進行調適,達到預防。
此外,因春季多風干燥,需水量大,要多飲綠茶,以滋潤皮膚,疏通肝氣。春季飲茶,可預防多種疾病,如:皮膚干燥、脫皮、口腔潰瘍、支氣管哮喘、冠心病、高血壓等。還可防止動脈硬化和脂肪肝的形成,對泌尿系統的疾病也有療效。
春季養生食譜
1、首烏肝片
【配料】 首烏液20毫升,鮮豬肝250克,水發木耳25克,青菜葉少許,紹酒、醋、鹽、淀粉、鮮湯、醬油、蔥、姜、蒜、油適量。
【做法】 首烏煎湯濃縮,取20毫升藥液備用,豬肝剔筋洗凈切片,蔥、姜、蒜洗凈,蔥姜切絲,蒜切片,青菜洗凈控干。
將豬肝片放入首烏汁內浸蘸(取一半首烏汁),加少許食鹽,放適量淀粉攪拌均勻,另把剩余的首烏汁、醬油、紹酒、醋、濕淀粉和鮮湯兌成滋汁。
炒鍋置大火上燒熱入油,待油熱放入拌好的豬肝片滑透,用漏勺淋取余油,鍋內剩少量油,下入蒜片、姜末略煸出香味下豬肝、水發木耳,暴炒數分鐘,將青菜葉入鍋翻炒數次,八成熟時倒入滋汁炒拌均勻,出鍋前把蔥絲下鍋,翻炒即下,起鍋即成。
【功效】 補肝腎,益精血,烏發明目。(首烏即能保肝,又可降脂、降壓;木耳有通利血脈之效,無病常吃也能健身益壽。)
2、蝦仁韭菜
【配料】 蝦仁30克,韭菜250克,雞蛋1個,食鹽、醬油、淀粉、植物油、麻油各適量。
【做法】 蝦仁洗凈水發漲,約20分鐘后撈出淋干水分待用;韭菜摘洗干凈,切3厘米長段備用;
雞蛋打破盛入碗內,攪拌均勻加入淀粉、麻油調成蛋糊,把蝦仁倒入拌勻待用。
炒鍋燒熱倒入植物油,待油熱后下蝦仁翻炒,蛋糊凝住蝦仁后放入韭菜同炒,待韭菜炒熟,放食鹽、淋麻油,攪拌均勻起鍋即可。
【功效】 補腎陽、固腎氣、通乳汁。(韭菜含用大量粗纖維,能刺激腸壁,增強蠕動,故這道菜益可作習慣性便秘患者之膳食。)
結語:看了上文的介紹,我想大家都應該知道春季養生該注意些什么了吧!還有小編為大家推薦的一些春季養生的食譜,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試試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