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生病的六壞習慣
目錄:
第一章:冬季女人較易凍出的三大病癥
第二章:六生活習慣導致你生病
第三章:冬季保暖 謹防凍瘡
你的生活習慣正確嗎?你知道容易導致你生病的生活習慣有哪些嗎?冬季不做好保暖萬一長凍瘡怎么辦呢?那么凍瘡怎么治呢?有什么治療凍瘡的方法呢?冬季我們該怎樣預防凍瘡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冬季女人較易凍出的三大病癥
寒潮來襲、天寒地凍,可在大街上經常能看到很多身穿短裙、絲襪、長靴的年輕女性。如此打扮,雖然美麗時尚,卻給健康帶來了不少隱患,尤其下列三種情況最常見。
1、風濕性關節炎
“冬天天氣寒冷,穿得少很可能會引起風濕性關節炎。”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骨科主任醫師婁思權強調,這是因為,穿得少就容易受涼,特別是體質不好的人,最愛感冒。
經常感冒的人,自身免疫力就會下降,容易引發上呼吸道感染、發燒、扁桃體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出現游走型的關節疼痛,也就是一會腿疼,一會胳膊疼的癥狀,嚴重的還會導致風濕性心臟病。
除此之外,還可能引發類風濕性關節炎,關節出現腫脹、僵硬,甚至變形等。
2、凍瘡
“‘短裙+長靴’看似把腿包得嚴嚴實實,但寒氣仍會透過衣裙縫隙滲進來,刺激皮膚,引起下肢靜脈血管血流不暢,很容易長凍瘡。”江蘇省人民醫院皮膚科范衛新指出,凍瘡多見于兒童、女性和末梢循環不良者。
好發于手指、手背、腳趾、足跟等肢體末端處,呈蠶豆大紅色腫塊。
此外,這種穿法還會引起“寒冷性脂肪組織炎”,很多人常常會把它跟凍瘡混淆。
與凍瘡不同的是,得了這種病的人,腿上或胳膊上會出現青一塊、紫一塊,并伴有杏仁大小的疙瘩,有明顯的痛癢感,輕者可以用熱水袋或熱毛巾外敷患處,直至痊愈,重者要及時去醫院就診。
3、痛經
女人對溫度是最敏感的,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張璐芳指出,只顧風度不顧溫度的直接后果就是痛經。
此外,由于下肢血液循環不好,還可能引起淤血,對女性健康極為不利。
因此,在冬天,要特別注意脖子、腹部、腿部的保暖。
建議不要每天都穿短裙、長靴,即使穿,也應選擇較厚的毛呢或粗呢面料,長度最好到小腿肚,最好不要光腿穿絲襪,應在里面穿上保暖性能較好的貼身褲。
長靴也不能長期穿,兩天換次普通冬鞋,襪子最好選擇純棉的,這樣可有效防止凍瘡產生。另外,頸部保暖可以有效預防頸椎病,因此,出門時別忘了戴上圍巾。
六生活習慣導致你生病
1.不曬太陽
研究發現,曬太陽可以提高免疫力,有效預防骨質疏松、前列腺疾病、手足口病以及癌癥,而不經常曬太陽,則可能導致這些疾病。
2.使用抗菌肥皂或洗液
細菌雖然會讓人生病,但是它同時還能“刺激”人體自身的防御系統健康地發展。
過于迷戀抗菌肥皂或洗液的功效,會削弱身體的抗菌能力,導致皮膚過敏反應。
而一項最新的科學研究也發現,人在嬰幼兒時期的成長環境如果過于潔凈,將影響其免疫系統的發育,成年后更容易患心臟病等疾病。
3.睡得太多
長期以來,睡眠超過9小時的人容易患心臟病、糖尿病、肥胖等疾病。建議每天睡眠保證7—8小時,就足以支撐一天的工作了。
4.依賴空調
整日吹空調會增加感染細菌和病菌幾率,尤其是呼吸系統疾病和過敏。建議每隔幾小時開窗通風或外出散步,呼吸新鮮空氣。
另外,空調使用前,應該用溫肥皂水清洗過濾網。如果用的是中央空調,而窗戶又無法打開時,應該用加濕器,經常出去走一走。
5.吃有機食物
有機食物價格更高,但問題是有些有機食物加工程序有很多,可能加進去不少添加劑。建議購買前要看清標簽內容。
食物不見得“有機”才健康,應該選購成分簡單、低糖、低鹽和加工程序少的食物。
6.運動過量
有氧運動沒必要每天必練30—45分鐘,否則對關節的磨損很嚴重。應該每隔一天進行一次,并與瑜伽、普拉提、散步和力量訓練相結合。
冬季保暖 謹防凍瘡
凍瘡是由于寒冷引起的局限性炎癥損害。凍瘡是冬天的常見病,據有關資料統計,我國每年有兩億人受到凍瘡的困擾,其中主要是兒童、婦女及老年人。
凍瘡一旦發生,在寒冷季節里常較難快速治愈,要等天氣轉暖后才會逐漸愈合,欲減少凍瘡的發生,關鍵在于入冬前就應開始預防。
長凍瘡處先是呈紫色硬塊,繼而浮腫,中央暗紅,邊緣鮮紅, 局部發癢、發腫和灼熱;嚴重的有水瘡,瘡破后成糜爛及潰瘍,最嚴重的可引起患處的壞死、潰爛。
預防凍瘡的辦法很多,首先要加強耐寒鍛煉,練習用冷水洗臉、洗腳、洗手或冷水浴。二要做好防寒,穿著要暖和,鞋襪要清潔、干燥,可在面部、手等容易受凍部位涂些護膚油脂。
如果患了凍瘡,不要用火烤或放在很熱的水中浸泡,以免因受凍部分失去知覺而發生燙傷。最好在室溫下按摩活動一段時間,使受凍部位自然復溫。
民間使用橘子皮煎水后洗擦凍瘡部位,對治療輕度凍瘡效果也很好。
結語:冬季寒冷,我們應該做好保暖措施,以免凍壞了你的身體。要預防凍瘡就要從保暖做起哦,以上介紹的治療凍瘡的方法是對你極為有效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