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靜脈血栓的治療方法
上肢靜脈血栓是現代人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這和平時不鍛煉身體有著密切的聯系,上肢靜脈血栓治療的不及時,很容易導致上肢失去知覺。那么該怎么應對上肢靜脈血栓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一、抗凝和纖溶
腋-鎖骨下靜脈血栓形成確診后,則應采用抗凝和纖溶治療。雖然全身給藥效果良好,但大多數學者主張,將溶栓導管置于血栓內注入溶栓藥物,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可經臂靜脈或股靜脈插入導管,做診斷性靜脈造影,然后輸入溶栓藥物。臨床廣泛應用的溶栓藥物首推尿激酶,首次劑量為3000U/h,然后再以3000U/(kg·h)做持續灌注,同時給肝素500U/h,直至血栓消融為止。一般需要12~24h,但有些患者的血栓在數小時內即溶解。血栓消散后即停用尿激酶,將肝素增加為1000U/h,使用3~5天后改用華法林5~10mg/d;如做各種靜脈修復術,術中肝素劑量為100U/kg,并同時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ml,以后以每小時15~20ml持續灌注48h。術后給雙嘧達莫(75mg/d)和華法林(5~10mg/d),使凝血酶原時間維持在15~20s或國際正常比值1.7~2.0,出院后維持2~3個月。
二、第1肋切除和靜脈松解術
手術途徑包括經鎖骨下、經腋和經鎖骨上3種,常用的是經鎖骨下途徑。操作方法:患者平臥,肩部墊高。于鎖骨下做一長約3cm的切口,顯露胸大肌并切斷胸小肌腱。切開肋鎖韌帶和鎖骨下肌以游離鎖骨下靜脈。于第1肋中點下方分離一小段肋間肌,仔細游離第1肋和胸膜間的組織,避免損傷胸膜。將第1肋和肋間肌向前方分離到肋軟骨處,向后分離到肋頸,注意保護胸長神經。依次橫斷前、中斜角肌后,在第1肋中點將肋骨剪斷,再用咬骨鉗切除肋骨,向后僅保留2cm左右的殘端,向前切除部分肋軟骨,以完成靜脈松解術。
三、鎖骨下靜脈轉流術
鎖骨下靜脈嚴重狹窄或閉塞,而不能采用補片成形或球囊擴張成形術時,可做各種靜脈轉流術,如鎖骨下-上腔靜脈搭橋術、鎖骨下-頸外靜脈轉流術、頭靜脈交叉轉流術、腋-頸內靜脈轉流術等。一般認為,以頸內靜脈移位術操作最簡便、效果較好。具體方法為經鎖骨下途徑,顯露并解剖鎖骨下靜脈,另于鎖骨上和頜骨下方做橫切口,游離頸內靜脈,在其進入顱骨處切斷,遠端結扎,近心端倒轉,經鎖骨后通道與鎖骨下靜脈做端-側吻合。
以上就是應對上肢靜脈血栓的方法?;剂松现o脈血栓的時候,不要太過于緊張,保持心情愉悅,積極的應對疾病。如果病情很嚴重還是應及時前往醫院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