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臉色看出喝酒后傷肝程度 如何喝酒不傷肝
當今社會,和朋友親人相聚,在餐桌上總是少不了酒,有的人喝完喝酒臉色會變紅、有的人變白等,從這些人的臉色中可以看出喝酒對他們的肝臟的傷害程度有多少,下面跟隨小編一起去下文看看怎么從臉色看喝酒傷肝程度,以及健康喝酒養生技巧!
酒精肝早期一般無特異性癥狀和體征,只有隨著病情的繼續發展,繼而會出現酒精性肝炎、肝纖維化、以及肝硬化。老百姓有個說法“喝酒臉紅的人不傷肝,喝酒臉白的人才傷肝”,這是個很大的認識誤區。
每4名酒精肝患者中,就有一人可發展成為肝纖維化。1.5%-8%的酒精肝患者可發展為肝硬化。酒精肝早期一般無特異性癥狀和體征,只有隨著病情的繼續發展,繼而會出現酒精性肝炎、肝纖維化、以及肝硬化。老百姓有個說法“喝酒臉紅的人不傷肝,喝酒臉白的人才傷肝”,這是個很大的認識誤區。專家指出,飲酒時臉色的變化并不是人體對酒精耐受程度與代謝能力的等同表現,酒精肝高危人群不可“看臉色喝酒”。因為酒精肝發病隱蔽,很多酒精肝患者往往僅僅依賴保健品“解酒保肝”,忽略了酒精對肝臟的損害延誤治療時機。
肝臟里有一種叫做細胞色素p450的酒精代謝酶,這個酶的活性高低和整個人體代謝酒精能力有關系。當人體大量飲酒時,會造成體內p450酶供給不足,肝臟對酒精的代謝解毒能力下降,進而造成肝細胞損傷。
酒后臉紅者肝損傷嚴重
喝酒臉紅,醫學上稱為潮紅,代表身體中的乙醇脫氫酶多,乙醛脫氫酶少,使得酒精的主要成分乙醇轉化為乙醛的速度非??欤瑫r需要肝臟提供大量的p450酶把它們轉化為乙酸。飲酒過量,消耗肝臟p450酶多,對身體的損害極大,特別是本身患有肝臟疾病的人,會造成疾病加重或發作。
研究發現:喝酒上臉的人代謝受阻
從醫學上講,‘喝酒臉紅的人更能喝’的說法是錯誤的!專家表示,任何食物進入人體后都要進行消化代謝。酒精代謝主要靠肝臟里的乙醛脫氫酶2(ALDH2)。酒量大的人,體內的乙醛脫氫酶2相對夠用。而喝酒紅臉的人,說明肝臟內的乙醛脫氫酶2偏少,酒精代謝會因此減慢、受阻,存留體內的酒精刺激血管擴張,導致臉色、及身體其它部位的皮膚發紅(如頸部),另外還會出現心跳加快、惡心等醉酒癥狀。
喝酒臉紅的人并不能喝酒,這種結論在國外研究界也已經認定。美國《plosMedicine》雜志2009年第3期第6卷上,刊載了一篇名為《酒精性臉紅的反應:來自于飲酒關于食管癌未知的風險因素》的論文,美國國家酗酒與酒精中毒研究所和日本久里濱酒精過敏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的聯合研究發現,對于體內缺乏乙醛脫氫酶2或這種酶不能正常發揮作用的人群來說,患食道癌的風險隨酒精攝入量的增多而增大。這種風險發生的幾率的可能遠遠大于那些飲酒后“面不改色”的人群。
酒后臉白者切忌過量飲酒
人們通常都認為:“喝酒臉紅的人酒量小,喝酒臉白的人酒量大,能喝。”其實,這是錯誤的。
酒后臉白者,體內高活性的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少,主要靠肝臟里的p450酶慢慢氧化,靠體液來稀釋酒精。一次大量飲酒易引起昏迷,同時發生急性酒精中毒。
飲酒后,加大了肝臟的負擔,同時,心臟的跳動也加快,負擔也在加重。為了給主要臟器提供足夠的血液,某些人表現出來的是臉白了。其實,這是人體自我保護的一種信號,或者叫做一種反應。
人喝酒后,8%的乙醇被十二指腸和空腸吸收,其余由肝臟分解。但在過量飲酒后,血壓下降。機體為了維持正常的血壓,會使周身的血管和毛細血管收縮,從而保護了大腦和主要器官。這樣,勢必引起末梢血管血流減少,使臉色變得蒼白。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認為自己量大還繼續喝下去,則如同火上澆油、雪上加霜,極易傷害身體。人的酒量大小,主要取決于肝臟分泌的乙醇脫氫酶的數量和活性的強弱。臉紅臉白絕不是能喝不能喝的標志。
由此看來,說喝酒臉白的人就能喝酒的說法是沒有科學根據的,而且也是十分有害的。所以,喝酒臉白的人喝酒時要特別慎重,切不可倚仗臉白而貪杯,一定要維護自身的健康養生。
酒后臉青者應滴酒不沾
少數飲酒后面色發青的人在乙醇吸收5~10分鐘內,面部感到灼熱,同時面部或全身皮膚出現潮紅、搏動性頭痛、呼吸困難、惡心、嘔吐、出汗、口渴、胸痛、低血壓、暈厥、視力模糊和神志紊亂等癥狀,醫學上叫做“乙醛綜合征”,這是乙醇氧化代謝引起顯著的血乙醛水平升高之故。酒后面色青者應注意保肝肝臟,遠離酒精。
喝酒養生技巧 怎么喝酒最不傷肝
白酒黃酒溫著喝 果盤西瓜必須吃
常言道:“無酒不成席”,親朋相聚、工作應酬都免不了跟酒打交道。不喝不行,喝多了身體又受不了,此時該如何把酒精對身體的傷害降到最低呢?
適量飲酒,有助健康,但一次喝得過多,短時間內攝入大量酒精還會增加肝臟的氧氣消耗,從而造成急性酒精中毒,“如果連續5年經常過量喝酒,輕者會出現酒精性脂肪肝,嚴重的還會導致酒精性肝硬化,甚至酒精性肝炎。”因此,專家說,喝酒一定要把握量。
選擇低度酒
通常,在同等量下,高度酒對肝臟等器官的損傷要大于低度酒,世界上蒸餾酒的酒度一般多在40%vol左右,因此在酒席上最好選擇低度酒。
飲用過程中多喝水
在喝酒前,很多人會吃解酒藥,對此,賈繼東說,解酒藥只能緩解酒后不適,并不能減少對肝臟的損傷。而靠飲食,則能降低損傷。首先,喝酒前要吃富含淀粉和高蛋白的食物墊墊底,但千萬不要吃臘肉、咸魚等,它會與酒精發生反應,更傷肝臟。其次,在喝酒時,要注意多喝白開水,只要有不喝酒的間隙,就最好喝水?;螯c杯西瓜汁,可以加速酒精從尿液中排出,減少肝臟負擔。再次,喝酒要慢些,小口喝,一通猛灌不僅易醉,而且對呼吸道、胃等器官的損傷更大。第四,在喝酒間隙,不妨點個有蘿卜的涼拌菜。蘿卜能解毒,可減少對肝的損傷。最后,在餐后上果盤時,也許你已吃不下其他東西了,但西瓜要盡量多吃,幫助酒精排出。
倘若喝得不舒服了,甚至醉酒了,可以喝點蜂蜜水、果汁、番茄汁或芹菜汁,或吃點新鮮葡萄。將酒吐出去的方法也可行。先喝點白開水或醋水,然后用筷子刺激咽部,使一部分酒精吐出,也能減少對身體的損傷。
喝酒臉紅是怎么回事
喝酒臉紅真不是啥好事,酒桌上常見一喝酒就臉紅的人。遇到喝酒臉紅的人,勸酒的常說:臉越紅說明越能喝,因為酒精都揮發了呀。事實果真如此嗎?喝酒臉紅是怎么回事?喝酒臉紅是好還是不好?今天小編介紹喝酒臉紅的養生原因,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喝酒臉紅是怎么回事?有喝酒臉紅反應是因為代謝酒精的酶有基因缺陷,因而導致有毒的乙醛在體內大量累積,造成血管擴張,引起臉紅反應。臉紅的人還喝酒,會增加患致命食道癌的危險。跟著小編一起了解喝酒臉紅是怎么回事吧
1、面部皮膚潮紅是因為皮下暫時性血管擴張所致,主要原因是乙醛引起的,醫學上把這種現象稱之為“飲酒性面紅”。乙醛具有讓毛細血管擴張的功能,而 臉部毛細血管的擴張才是臉紅的原因。而喝酒臉紅的人能迅速將乙醇轉化成乙醛,也就是說有他們有高效的乙醇脫氫酶 。另外還有一種酶--乙醛脫氫酶,喝酒臉紅的人是只有乙醇脫氫酶沒有乙醛脫氫酶,所以體內迅速累積乙醛而遲遲不能代謝,所以會出現面如關公的情況。
2、有學者認為是面部血管的過敏反應。少數飲酒性面紅的患者在乙醇吸收5~10分鐘內,面部感到灼熱,同時面部或全身皮膚出現潮紅、搏動性頭痛、呼 吸困難、惡心、嘔吐 、出汗、口渴、胸痛、低血壓、暈厥、視力模糊和神志紊亂等癥狀,這時人們就認為是喝醉了,醫學上叫作“乙醛綜合征”,這是乙醇氧化代謝引起顯著的血乙醛水 平升高之故。
3、臉部毛細血管豐富,而且臉部皮膚比較薄而透明,所以酒精轉換成乙醛使血管擴張的效果,在臉上最先出現,而身上稍微滯后一些。另外,有些人的手掌變紅是和臉同步的,原因也是手掌皮膚透明,血管豐富。
為什么喝酒以后人的臉色會不同?
人的身體里有兩種酶會對酒精產生作用,一種叫做乙醇脫氫酶,這種酶能夠迅速將乙醇轉化為乙醛,體內含有大量這種酶的人,往往能夠在喝酒后很短的時間內出現臉紅的癥狀。
另外一種稱為乙醛脫氫酶,喝酒臉紅的人是只有前一個酶沒有后一個酶,所以體內迅速累積乙醛而遲遲不能代謝,因此會長時間漲紅了臉,只能期待肝臟里的p450(特異性比較低的一群氧化酶)來慢慢將攝入的酒精代謝掉。
喝酒不會臉紅的人屬于深藏不露型,每次喝酒看起來神色如常,總是被認為非常能喝,其實他們最悲劇,因為他們的體內兩種酶都沒有,所以不會表現出臉紅的癥狀,只能靠肝臟慢慢分解,故,這樣的人最搞不清楚自己的底線在哪里,最容易喝醉,肝臟也最容易受損。因此喝酒不會臉紅不代表此人的酒量就一定大,如果大家一個勁向這種人拼命勸酒,這種人出現酒精中毒的悲劇就極高了。
還有一種人,喝酒屬于酒桶型的,他們身體里兩種酶的含量都極高,體內的酒精能夠迅速被代謝成為汗水和熱量排出。要是遇到了這樣的人,可千萬不可以和他們斗酒,否則下場真的會很慘。
喝酒容易臉紅到底好不好?
喝酒容易臉紅的人體內缺少乙醛脫氫酶,會導致大量的乙醛累積在體內,讓肝臟慢慢進行分解,會導致肝臟的負擔加重。但相比喝酒不臉紅的人來說,喝酒容易臉紅的好處在于,只要一臉醉紅色,說自己已經到了極限了,一般人就不會再行勸酒,而已經攝入的酒精只要通過睡一晚上就能被分解干凈,對于人體的傷害還不是最大的。
如果喝酒不會臉紅,但體內又缺乏兩種酶,這種人往往容易攝入超越自己承受量的酒量,肝臟的負擔就會超出想象的繁重。因此,雖然喝酒容易臉紅是一種基因缺陷,但從另一個養生角度來說,臉紅也能從無休無止的勸酒浪潮中解救出來,只要自己不要再主動攝入酒精,對身體的危害其實也不算非常大。
喝酒臉紅是怎么回事?說明你不該喝
你是個一喝酒臉就紅的人嗎?勸酒的人一般說:越紅說明越能喝;喝酒的人一般說:臉紅說明我心腸好——可惜,這些都是美好的愿望而已,其實,臉紅說明你根本不該喝酒。別相信“酒量是練出來的”這種鬼話,對于喝酒臉紅的人來說,不能喝還非要喝,這就是找死?。?/P>
喝酒臉紅是怎么回事?說明你有基因缺陷
喝酒帶來的危害主要來自乙醛,同時它也是使你臉紅的元兇。為了消除這個危害,專職代謝乙醛的乙醛脫氫酶2就顯得尤為重要。
喝酒以后,酒精在消化道被吸收進入血液,其中,不到10%會以乙醇的原形由肺和腎排出,剩下的90%多都是在肝臟代謝。
簡單來說,酒精首先經乙醇脫氫酶催化,變成乙醛;然后,乙醛在乙醛脫氫酶2的作用下變成乙酸;然后,乙酸參與到體內的多個代謝途徑中去,最終得到二氧化碳和水,排出體外。這其中,除了乙醇本身具有一定的毒性外,危害最大的就是乙醛了,它對許多組織和器官都有毒性,可能造成DNA損傷,也被認為有多種致癌效應。在動物試驗中甚至用乙醛來做癌癥模型的誘變劑。
乙醛脫氫酶2如果出了問題,乙醛就容易大量堆積,很快你就會臉紅。而且,這個養生問題出在基因上,所以此生你是無能為力了。
喝酒臉紅的人易得食道癌
有研究表明,對于酗酒的人來說,讓你臉紅的基因缺陷同時對食道癌的高發也有著重要影響,那些有著“一好一壞雜交基因”的人如果酗酒,得食道癌的風險可能比沒有這種基因缺陷的人高。
所以醫生可以通過問病人是不是喝酒容易臉紅來判斷他們是否存在乙醛脫氫酶2缺陷,并且應該勸告他們少喝酒,增加食道癌方面的檢查。
這項研究中的主要對象是日本和中國臺灣地區的人群。作為補充,2010年的一篇論文對大陸人的情況也進行了研究。結論類似:存在乙醛脫氫酶2基因缺陷的酗酒者比正常酗酒者患食道癌的幾率更高。
綜上所述,喝酒臉紅不是壞事,它提示你有基因缺陷。許多人依據自己是不是醉倒來判斷該不該繼續喝,甚至有人認為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酒量見長就沒事了,這些都是不對的。其實,本來不勝酒力的人經過鍛煉對酒精耐受了,反而會喝更多的酒,導致體內積累更多的乙醛,造成更大的危害。所以,喝酒臉紅的人還是不喝或者少喝為好,不僅是為了防范食道癌,對很多疾病都是這樣。
為什么喝酒以后人的臉色會不同?
人的身體里有兩種酶會對酒精產生作用,一種叫做乙醇脫氫酶,這種酶能夠迅速將乙醇轉化為乙醛,體內含有大量這種酶的人,往往能夠在喝酒后很短的時間內出現臉紅的養生癥狀。
另外一種稱為乙醛脫氫酶,喝酒臉紅的人是只有前一個酶沒有后一個酶,所以體內迅速累積乙醛而遲遲不能代謝,因此會長時間漲紅了臉,只能期待肝臟里的p450(特異性比較低的一群氧化酶)來慢慢將攝入的酒精代謝掉。
喝酒不會臉紅的人屬于深藏不露型,每次喝酒看起來神色如常,總是被認為非常能喝,其實他們最悲劇,因為他們的體內兩種酶都沒有,所以不會表現出臉紅的癥狀,只能靠肝臟慢慢分解,故,這樣的人最搞不清楚自己的底線在哪里,最容易喝醉,肝臟也最容易受損。
因此喝酒不會臉紅不代表此人的酒量就一定大,如果大家一個勁向這種人拼命勸酒,這種人出現酒精中毒的悲劇就極高了。
還有一種人,喝酒屬于酒桶型的,他們身體里兩種酶的含量都極高,體內的酒精能夠迅速被代謝成為汗水和熱量排出。要是遇到了這樣的人,可千萬不可以和他們斗酒,否則下場真的會很慘。
喝酒容易臉紅到底好不好?
喝酒容易臉紅的人體內缺少乙醛脫氫酶,會導致大量的乙醛累積在體內,讓肝臟慢慢進行分解,會導致肝臟的負擔加重。但相比喝酒不臉紅的人來說,喝酒容易臉紅的好處在于,只要一臉醉紅色,說自己已經到了極限了,一般人就不會再行勸酒,而已經攝入的酒精只要通過睡一晚上就能被分解干凈,對于人體的傷害還不是最大的。
如果喝酒不會臉紅,但體內又缺乏兩種酶,這種人往往容易攝入超越自己承受量的酒量,肝臟的負擔就會超出想象的繁重。因此,雖然喝酒容易臉紅是一種基因缺陷,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臉紅也能從無休無止的勸酒浪潮中解救出來,只要自己不要再主動攝入酒精,對身體的危害其實也不算非常大。
長期喝酒臉紅會造成怎樣的健康養生問題?
有些人總會被臉上頻繁出現的紅血絲困擾,紅血絲是面部毛細血管擴張的結果,并非皮膚變薄。短暫的毛細血管擴張引起的面部潮紅,過一會兒就會恢復正常。
但如果長時間反復出現就可能形成持續性兩頰泛紅。如果一個人的情緒起伏太大,導致腎上腺素分泌過多刺激血管,或者長期大量喝酒導致常常臉紅,造成持續性的臉紅,就有可能發出很多看起來像青春痘的丘疹、膿皰,到了晚期鼻子部位的皮脂腺肥大,鼻子變形,這就是酒渣鼻。因此,要學會克制情緒,保持穩定,同時不可貪杯,適量飲酒,才能避免臉紅給自己帶來的健康問題。
女性常喝酒的危害
一 女性常喝酒影響下一代
少量飲酒對身體有益,但有些年輕的女性在一些應酬活動中,也是推杯換盞,酒不離口,這樣對于女性健康來說傷害是很大的。因為酒對卵子有毒害作用,卵子會受到酒精的毒害。由這種受精卵發育成的胎兒,生長遲緩,大腦受損,出生后身體發育和智力發育都受到影響,所以,青年女性要慎喝酒,適量喝酒,更不可喝酒成癮,也不要暴飲,否則對本人和下一代都不利。
酗酒影響性功能的機制包括:
1、抑制生理性性喚起,隨著酒精濃度的增高,性喚起生理反應不斷減弱。
2、由于酗酒造成維生素缺乏和肝臟損傷,以及造成性激素代謝異常,從而出現月經稀少、陰道潤滑差。
3、酒精引起的神經病理改變干擾性喚起的軀體感覺神經通路。
4、由于酗酒所致營養不良或其神經藥理作用可造成大腦器質性損傷,人際間的和性方面的興趣因此而降低。
5、繼發于酗酒引起性功能障礙的疾患如糖尿病、高血壓、尿道感染等。
二 經期飲酒更危險
同樣是喝酒,女性引發肝損和酒精中毒的機率比男性人多一半,就是說女性更容易受到酒精的毒害。
基本上,女性體內參與酒精代謝的酶較少,所以分解乙醛的能力較弱。雌性激素對乙醇脫氫酶有一定抑制作用,當雌性激素水平升高時,乙醇脫氫酶的活性就降低,對酒精的分解能力就減弱,從而使酒精在體內維持較高的濃度。月經之前受女性荷爾蒙分泌的影響,酒精分解酶的分泌量會減少,因此,分解酒精的速度降低,結果使得酒精不能被排泄出去而是變成了酸性物質。要中和這些物質的話,肝臟就要不斷制造出酶,最后,引發肝臟機能障礙的可能性就加大了。
月經來臨之前,分解酶的活動能力低下,酒精代謝能力下降……。代謝變緩的話,處于醉酒狀態的時間便如長、酒醉感覺更嚴重。因此,月經前飲酒容易上癮,以至成為引發酒精中毒的導火索的情況很多。所以說,關愛自己要落實在最根本處,女性飲酒也應考慮到月經周期。
那么在經期是否可以喝酒呢?會不會影響經血的分泌呢?醫生告訴我們:“經血的分泌至多不過50-120g,酒精還不至于對此產生什么影響?!?/P>
另外,在經期格外想喝葡萄酒或溫酒的女性有很多,這也是因為在經期中體溫下降了0.3-0.4度,下意識地想令身體暖和一些的緣故。所以這一時期,喝葡萄酒1-2杯是合適的量,不能再多。
既生為女人,在經期期間,無論怎樣喜歡喝酒,還是應該切實地保護自己。另外,經期由于不斷流血,身體虛弱,抵抗力較差,喝酒會加快血液循環,此時有可能導致月經量增多,如飲涼啤酒,還可能引起痛經等養生問題。所以,月經臨近或月經期間,原則上應當禁飲白酒。當然,可以少量喝點葡萄酒(50ml左右為宜),但也不宜過量。
酒喝多了可致死 3種喝酒養生方式最危險
酒喝多了可致死
清晨6時,天剛蒙蒙亮,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急診科接到一個急診出車電話,一名男性昏迷倒在路邊。急診內科醫師藍海趕緊上前急救,這名男性的血壓為零,瞳孔一邊大一邊小,當下就判斷為腦出血,加上患者身上散發著一股強烈的酒味,進一步判斷為喝酒引致的腦血管破裂出血。
“喝酒過多也會導致死亡”,藍海稱,該男性由于飲酒過度引致腦血管意外,因為過量酒精可以抑制腦干功能,而腦干專門掌控人的呼吸、血壓、心跳等,如果被抑制,就會出現呼吸、血壓、心跳的異常,進而危及生命。其次,酒后還常引起胃出血,表現為嘔血、排黑色大便,也很兇險。
據急診科劉南主任介紹,年終這段時間,急診內科每天晚上都會接診五名以上因為飲酒過度出現嘔吐、昏睡不醒等癥狀的患者。急診外科則接診不少因為酒后走不穩摔傷、酒后打架鬧事受傷、酒后出車禍等意外事件的患者。因此,專家建議,年關飲酒還是悠著點。
喝酒三部曲:興奮話多 走路不穩 不言不語
喝酒一般分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酒精興奮大腦皮層,往往表現為興奮、胡言亂語等;
再喝多一點就進入了第二階段,酒精開始抑制皮層下中樞、小腦等,此時飲酒者多表現為意識模糊、走路不穩,難以掌握平衡,此時如果起身上洗手間的話,極易發生摔倒摔傷意外;
如果繼續喝,過量的酒精開始抑制腦干中樞,飲酒者呼吸減慢、血壓降低,甚至出現昏迷。
專家稱,喝酒喝到高興,稍有些興奮就行了,喝醉容易傷身。白酒易醉,也易引起嘔吐、酒精性胃炎;紅酒少喝有益,一晚上別超過100ml;藥酒別亂喝,要根據體質,曾有高血壓患者喝鹿茸酒,導致血壓飆升,非常危險。
3種喝酒方式最危險
1“混搭”最傷身
飲酒混搭創意百出,如紅酒加雪碧,威士忌加冰紅茶,啤酒加可樂,或者“紅、白、啤”輪番上陣……養生專家稱,常用兌酒的碳酸飲料,在胃里釋放出的二氧化碳氣體會迫使酒精很快進入小腸,從而加大傷害,且喝的人覺得像在喝飲料,就使勁喝,一旦察覺到有酒精作用時,就已經喝多了。
2“一口悶”最易醉
喝酒千萬別過猛過快。要慢慢喝,讓身體吸收得慢一些,就著菜來喝,這樣能有時間分解體內的乙醇。千萬別空腹喝酒。先喝一杯牛奶,或吃幾片面包,勿空腹喝酒,以免刺激胃黏膜。還可提前服用維生素B以保護肝臟。
3喝酒抽煙最易喝“高”
有的人一支煙、一杯酒,快樂似神仙。酒到興頭,撿起煙來點,事實上,邊喝酒邊抽煙,是傷肝又傷肺。因為香煙中的尼古丁會減弱酒精對人體的作用,相當于被“麻醉”了,不知不覺中就會大大增加飲酒量。
酒精中毒最可怕
過量飲酒對健康極為不利。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在其代謝過程中會對肝細胞產生毒性損傷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急性酒精中毒。引起情緒不穩定、知覺和記憶障礙、視力減退、平衡失調;頭暈、復視、肌肉協調減退、共濟失調、語言含糊;昏迷不醒、感覺缺失、聽覺和觸覺減退,可能導致呼吸中樞麻痹、循環衰竭而致死。臨床上可分為興奮期,即出現頭昏、無自控力,自感愉快,顏面潮紅或蒼白;共濟失調期,即患者動作不協調,語無倫次等;昏睡期,患者表現為沉睡,顏面蒼白,體溫降低,皮膚濕冷,嚴重者會深度昏迷。
慢性酒精中毒。為長期飲酒造成的對酒精的依賴性,形成酒癮。
消化系統疾病。如反流性食管炎、急性胃炎、胃潰瘍、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等。
酒精性肝病。包括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纖維化和酒精性肝硬化,而且部分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可演變為肝細胞肝癌。
我國診斷酒精性肝病的標準是:長期飲酒史(一般超過5年),折合為純乙醇量,男性>40g/天,女性>20g/天,或兩周內大量飲酒(80g/天)。純乙醇含量換算公式:乙醇量(g)=飲酒量(ml)×乙醇濃度(%)×0.8(乙醇比重)。
心腦血管疾病。對有心臟基礎疾病的人群,特別是老年人,大量飲酒可誘發心肌梗塞、心力衰竭。
精神疾病等。另外,飲酒還會引起內分泌系統、呼吸系統、生殖系統、神經系統疾病以及精神、心理疾病。
喝點小酒,減壓促消化
其實,喝酒只要能掌握好尺度,就能促進健康養生、有益身心。
減輕壓力。已有研究認為,少量或適量飲酒有助于減輕精神壓力,振奮精神,增強情感,緩和憂慮和緊張心理,減輕抑郁癥的臨床癥狀。
提高智力。荷蘭的一項調查研究發現,每天喝1—3杯酒的人比那些不飲酒的人患上癡呆癥的概率要低42%。
減少患心臟病的機會。研究發現,輕中度飲酒者較從不飲酒者和重度飲酒者,其發生冠心病的危險性較低。適量飲酒能使小動脈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有助于心血管的健康。另外,酒精還能增加體內的保護性膽固醇。而少量飲酒有益健康的年齡,男性從35歲開始,女性要到55歲。
促消化。適量的酒能刺激胃酸分泌,增進食欲,提高消化能力。
預防癌癥。喝適量葡萄酒,患各類型食道癌和胃癌的危險性比較低。但研究同時發現,如果每天攝入40克酒精,會增加患腫瘤的危險性。經常喝啤酒的人,患食道鱗狀細胞癌的危險性比不經常飲酒的人高2倍,喝烈性酒的人則會高出3倍。
預防冠心病。年齡超過40歲的男性和已過絕經期的女性,每天少量飲酒還能預防冠心病。但不提倡通過飲酒來預防冠心病,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運動、平衡膳食可以帶來更大的好處。
總結:喝酒對身體的危害是不容小覷的,因此大家日常喝酒一定要注意技巧,正確的喝酒才能減少危害,讓你的肝臟少受點“罪”,希望以上介紹的這些給大家帶來幫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