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腎忌打邊爐 冬季養腎3加7法
冬季許多人愛打邊爐,其實這樣的飲食對腎是非常不好的。腎對于我們來說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們要好好的保護,你會養腎么?下面就讓小編帶領你們學習冬季養腎的方法!
冬季如何養腎三部曲
《黃帝內經 》里說:“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所處也,其充在骨。”既然腎臟是封藏之本,冬天應該重點養護的臟腑理應為腎。冷面、溫齒、熱足,是養腎不可或缺的三部曲。
冷面
即用冷水洗臉。冷水是指水溫20℃左右的水。冷水洗臉,可提神醒腦,早晨冷面,使大腦興奮,還可以促進面部血液循環,增強機體抗病能力。如果有時間,用冷熱水交替洗臉,效果更好。
溫齒
中醫認為“齒為腎之余”,保護好牙齒就是保護好腎。溫齒,即用溫水刷牙和漱口。溫水是指水溫35℃左右的水。牙齒和牙齦在35℃左右溫度下,才能進行正常的新陳代謝。
熱足
是指睡前用45℃~50℃略高于人體體溫的水泡腳按摩。常言道“寒從足下起”,腳是人體距離心臟最遠的部位,也是人體腎經、脾經、肝經三條陰經和膀胱經、胃經、膽經三條陽經的交接點,在運轉氣血方面有重要的作用。用手朝腳跟的方向握住腳趾,當中凹下去的那個窩,就是足底的涌泉穴,是腎經的起點,每天堅持按壓30次,能補腎、暢通二便。
腎不好“慎”打邊爐
“冬令養生食為先”,這句話卻不適用于腎功能不好的老人。腎病治療專家說,冬季對腎病患者來說是一道坎,除了易出現嚴重并發癥外,還時常有老人因飲食不當,一餐吃成終末期腎病(即尿毒癥)。專家提醒,腎功能不好的老人,冬天養生要講究“護心、控食”,尤其是飲食調養方面,別“打邊爐”,也別一味迷信“植物蛋白”。
吃什么養腎 少鹽淡口
冬季天冷,人們聚餐時偏愛熱騰騰的“打邊爐”和色香味俱佳的川菜,“腎功能不好的人要控鹽,而‘打邊爐’、吃重口味的菜容易導致鹽量超標。”大家都有體會,吃完火鍋后覺得口渴,想喝水,而腎功能不好的人喝水后身體排不出來,導致水鈉潴留,可導致或加劇心衰。
腎臟和心臟是一對“難兄難弟”。腎臟功能不好的話,人體產生的毒素積聚在體內,加上冬天出汗少,水分難以排出,而身體水分過多,造成心臟功能惡化。所以冬天常有腎病患者因心衰住院,尤以老年人、患腎病時間長的人居多。“相對而言,腎病老病號會比較重視飲食起居,而一些‘隱藏’的腎病患者更需要警惕。
中醫教你7大日常養腎護腎妙招
1、握固
將大拇指扣在手心,指尖位于無名指(第四指)的根部,然后屈曲其余四指,稍稍用力,將大拇指握牢,如攢握寶貝一般。握固可以固守精氣神在體內,平時走路、坐車、閑聊、看電視時都可以握固。
2、提踵顛足
提踵時五趾抓地,兩腿并攏,提肛收腹,肩向下沉,立項豎脊,百會上領;向下顛足時身體放松,輕輕咬牙,先緩緩下落一半,而后輕震地面。提踵可以牽拉腰背腿部的膀胱經腎經,輕震地面還可以按摩五臟六腑。
3、熱水泡腳
泡腳最適宜的時間是每晚7-9時,這是腎經氣血最衰的時辰,此時泡腳、按摩能改善全身血液循環,達到滋養腎和肝的目的。泡腳用的容器以木盆為好。泡腳水,不能太熱;以40℃左右為宜。泡腳時間不宜過長,以15-30分鐘為宜。
4、用腳后跟健走
健走的最好方法是,邁開大步,腳后跟先著地,不要彎曲膝蓋。腿往前邁時,腳尖伸直如同踢球;前腳落地時,后腳腳尖踮起。腳后跟先著地,實際上就是刺激了“腎經”穴位。經常用這種方式健走可以有效防治骨質疏松癥。
5、三元式站樁
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兩手由身體兩側向前合抱于腹前,位置與臍同高,兩臂抱圓;同時兩膝微屈,重心下沉.兩膝關節微微向兩旁打開。使襠要圓;背略弓形,胸要含,背要拔,使腰背部略向后拱,命門穴打開。這樣前后、左右、上下都是圓,整個人顯得十分圓融。這是一個補益元氣的基本站樁法。常做能使腎元充沛、筋骨勁強。
6、摩腎腧
并腿坐于床沿,兩手掌對搓至手心發熱,分別按在后背腰部,上下按摩腰背腎腧穴,至有熱感為止。可早晚各一遍,每遍約200次,可補腎納氣。
7、深呼吸
做深呼吸時要選擇空氣清新的環境,盡量用鼻子吸氣。呼吸保持柔和、緩慢、均勻、深長。以6次深呼吸為一組。然后平息調整,可以再做。中醫說:肺主呼氣,腎主納氣。《黃帝內經》中有記載,腎有久病者,可以寅時面向南身放松,身體后仰,用整個背部撞擊墻壁,用力適度,借撞擊的反作用力使身體回復直立,如此反復進行,每次撩擊30下左右.每天可以做2~3次。撞背功能強壯腰腎,疏通經絡,循行氣血,平調陰陽。
結語:以上就是介紹的如何養腎的方法,怎么樣?是不是很有興趣試一試呢?大家要懂得養腎,關注自身健康,勝過得病后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