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規范居民身份證使用管理的公告》明確要求,國家機關不得擅自復印掃描和扣押公民身份證。哪些情況下能押身份證?身份證被用人單位扣押怎么辦?身份證復印件怎么標注最安全?身份證丟了怎么補領?另外,身份證上的數字含義都代表什么?這些你都知道嗎?下面,和360常識網一起看看吧。
本文目錄:
一、國家機關不得擅自復印和扣留身份證
二、只有這些情況,公安可扣身份證
三、企業扣押員工身份證,要罰款
四、個人扣押他人身份證,要罰款
五、冒用他人身份證,要列入“黑名單”
六、身份證復印件的正確使用方法
七、身份證丟了怎么辦?
八、附身份證上的號碼代表含義

一、國家機關不得擅自復印和扣留身份證
國家機關或有關單位及其工作人員不得擅自復印、掃描居民身份證,不得扣留或抵押公民的居民身份證。在履職或提供服務過程中,工作人員應當場核查居民身份證的人、證一致性,不得擅自記錄居民身份證記載的公民個人信息。

二、只有這些情況,公安可扣身份證
公民因出國戶口注銷,公民死亡,應將身份證上交給公安部門。換發新一代居民身份證、身份證有效期滿、姓名變更或證件嚴重損壞不能辨認、身份證登記項目錯誤,應換發新證,必須交回原證。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在監視居住期間,公安機關根據案情需要,可以暫扣其身份證。
三、企業扣押員工身份證,要罰款
用人單位不得扣押勞動者身份證和其他證件,不得要求提供擔保或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財務。違反規定,將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并以每人五百元以上兩千元以下的標準處以罰款。
四、個人扣押他人身份證,要罰款
非法扣押他人居民身份證者,將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并處罰二百元以下罰款,有違法所得者,沒收違法所得。

五、冒用他人身份證,要列入“黑名單”
國家機關或者有關單位要建立不良信用記錄人員“黑名單”制度,對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證的個人,要列入不良信用記錄“黑名單”庫,并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在履行職責或提供服務時進行必要限制、推動落實聯合懲戒機制。
六、身份證復印件的正確使用方法
藍黑色筆標注復印件
使用復印件辦事時,要做標注,最好使用藍色或黑色的筆書寫。
復印件要標注用途
標注要注明身份證的用途,僅可使用一次,再復印無效等語句,一般辦理時可寫:“本復印件僅用于辦理**使用,再復印無效。”
標注分三行寫,末尾畫橫線
最好分三行,每行最后畫一條橫線,防止別人加上其他內容。
如:僅提供某某儲蓄所——
申請辦理某某——
他用無效——
標注要壓住身份證部門內容
書寫的標注最好和身份證的實際內容有接觸,但不要壓住關鍵信息。

七、身份證丟了怎么辦?
戶籍地補領程序:
申請人帶本人居民戶口簿到常住戶口所在地的公安機關辦理;經工作人員審核無誤后,采集人像信息、指紋信息;填寫《居民身份證申領登記表》;繳納證件工本費,每證40元;提交《居民身份證申領登記表》后60日內可拿到居民身份證,交通不便的地方,辦理時間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時間不得超過30日。
異地補領程序:
本人到居住地公安機關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點申請,填寫《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登記表》,繳納證件工本費;交驗居民戶口簿或居住證;異地受理點將受理信息傳送至申請人戶籍地公安機關,戶籍地縣級公安機關及時審核簽發;居住地公安機關接到經審核簽發的制證信息后,在法定時限內完成制作與核驗發放,申請人憑領證回執到受理點領取證件。
注:各地具體流程有所不同,以當地規定為準。
八、附身份證上的號碼代表含義
有的人能把身份證倒背如流,而有的人卻連自己的身份證號都可能記不住,想必也有很多人甚至連身份證號是多少位的都不知道,每個人的身份證都是獨一無二的,代表的是每一個不同的人。即使你能背出自己的身份證,但你真的知道你身份證的含義嗎?

1、身份證實施
【身份證上的號碼,你知道代表啥嗎?】
從2004年10月底開始實行的二代身份證已經進入換證高峰期。身份證號碼是我國為每個公民從出生之日起編定的唯一的、終身不變的身份代碼,1999年,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實行公民身份號碼制度的決定》,當年10月1日起實施。
2、身份證號碼編排規則
身份證號碼由18位數字組成,他們分別為:

(1)前1、2位表示所在的省份
(2)前3、4位表示所在的城市
(3)前5、6位表示所在區縣
(4)第7—14位表示出生年、月、日
(5)第15-17位表示同一地址轄區內的,以及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人的順序
(6)同時17位兼顧性別標識功能,男單女雙
(7)第18位是校檢碼

3、尾號為x代表意思
作為尾號的校檢碼,是由號碼編制單位按統一的公式算出來的,如果某人的尾號為0-9,則沒有x,但如果某人的尾號為10,那么就得用x來代替了,不然身份證就變19位數了。再次x是羅馬數字10,用x代替10,可以保證公民身份證符合國家標準!
身份證上18位數字分別代表什么意思?身份證有效期是多長時間?
身份證丟了怎么買火車票?身份證丟了怎么取票?
身份證丟了怎么掛失?臨時身份證要多久?
轉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 http://www.caoh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