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穩重,這是武漢泰斗中醫院閔真誠醫師給人的第一印象。閔真誠醫師生于1962年,早已年過半百的他,已經是一位老中醫了。很多人都會說,老中醫身上透著一股與眾不同的氣質,在人們的眼里,老中醫是深邃、嚴謹的代名詞,除了醫術精湛外,很多人還認為老中醫會有些古板和執拗。但在閔醫師身上,除了穩重大氣之外,透露出的是一股仁愛之氣,人們可以從他的眼睛里,看到對病人的關切,閔真誠醫生說,這一切都離不開父輩對他的教導。
熟讀中醫經典,《湯頭歌》是他的兒歌
閔真誠出生在一個中醫世家,家族四代人從醫,其祖父為中醫骨傷科名老中醫閔仲儒,閔真誠的父親是湖北省名老中醫,中醫正骨科副主任醫師,中華湖北武漢中醫骨傷學會秘書長。在這樣的環境中出生的閔真誠,學習中醫是一件眾望所歸的事情。
(閔醫師在看診)

由于父輩們都是中醫,閔真誠習慣了被淡淡中草藥的味道縈繞,也習慣了聽祖父和父親在飯桌上探討中醫理論……特別是祖父和父親切磋醫術的場面,至今令閔真誠念念不忘,這也是他幼時最喜歡的時刻。他祖父常常任意說出一句中醫經典里的句子,然后詢問其父親這句話的出處、用途,看著父親對答如流,小小的閔真誠心中溢起不可言說的敬佩之情。
慢慢的,祖父和父親也會教閔真誠一些中醫小知識了。四五歲的他,率先接觸到的中醫典籍是《湯頭歌》,由于是七言歌訣的形式,十分便于記誦,自然就成了閔真誠的“兒歌”!啊韭辄S湯】麻黃湯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發熱惡寒頭項痛,喘而無汗服之宜!救譁咳譁寐樾硬荩纹酱Р坏汀鞭D眼近50年過去了,根植于內心深處的記憶依舊在,閔醫師還能一字不落的背出來,其深厚的積淀可見一斑。
(時常翻閱中醫經典)

閔真誠的父親說,小學時候的閔真誠,十分想和爺爺一樣博學,經常嚷嚷著要他們提問。可有一次在爺爺提問時“大青龍湯”時,閔真誠卻不記得了,好勝心強的他,連晚餐也沒吃,把“大青龍湯”牢牢地記住了,又把書重新溫習了一邊。就是在這種鉆研精神的鼓勵下,通過父親、爺爺的指導,閔真誠又讀研習了《金匱要略》、《黃帝內經》等中醫巨著,為日后的求學,打下了良好的中醫學基礎。
跟隨父輩出診體察病人,培養一顆仁愛之心
除了注重書本知識外,閔家十分注重臨床實踐。對于閔真誠來說,跟隨父輩出診也是一件很重要的功課。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對于年齡尚小的閔真誠來說,跟隨父輩出診,更大的意義在于深入了解病人,學會站在病人的立場去考慮問題。他慢慢明白作為一名優秀的中醫,除了要醫術高明外,醫德更重要,醫生只有看到了病人的難處,才會自覺的關懷病人、站在病人的立場上去考慮問題。
這也是閔真誠的父輩,帶著他出診的初衷,就是希望幼小的他,能看到病人的不容易,成為一個富有愛心、同情心的好醫生。閔真誠醫師沒有辜負父輩對他的期望,他在中醫領域醫術高明,特別是中醫治療鼻炎方面頗有造詣,受到患者一致好評,其醫德醫風在泰斗中醫院也是飽受贊譽,我們很慶幸有閔真誠這樣的醫師。
轉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 http://www.caoh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