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會通過使用中藥治療病癥。中藥的使用,讓很多病癥得到很好的緩解、治療。當然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中藥,對身體保健會更好,黃芪就是其中一種。那么,吃黃芪有哪些好處?吃黃芪的注意事項有哪些呢?下面就快和360常識網一起了解吧!
吃黃芪有哪些好處?

作為中醫口中的救命藥物,在民間一直有:常喝黃芪湯,防病保健康的說法。更加注重黃芪功效的呈現。黃芪味甘、性溫,歸脾經、肝經、腎經。特別是對補虛有非常好的幫助,中醫說到的表不固,好用黃芪進行固表。
1、提高免疫力
如果免疫力很低,可能會經常生病,這個時候可以吃黃芪,避免感冒的發生。
2、降低血脂
食用黃芪,還可以吸收其中的黃芪多糖、黃酮等物質,這些物質可以提高身體代謝能力,起到降低血脂的作用。
3、補氣
氣血充足身體好,氣血其實是兩個方面,一個是氣、另一個是血。以氣來說,氣虛是糟糕的事情,正確的補氣,顯得尤為重要。人參是補氣食物,黃芪同樣可以補氣。相比人參大補元氣,黃芪更加溫和,特別是對氣虛有緩解作用。
4、養肝護肝
服用黃芪還能保護肝臟,能夠起到減少肝糖原,從而避免肝損傷。
5、緩解精神
精神疲倦,對健康也有影響,出現精神差、氣短的情況,服用黃芪,可以不斷的緩解精神差的情況,促進健康。
吃黃芪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食用黃芪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只有在恰當的時候恰當的人食用才能達到黃芪的藥效,如果食用不當可能會導致不好的后果,大家知道黃芪的食用禁忌有哪些嗎?下面媽媽網百科就來為大家介紹黃芪的食用禁忌。
從體質上來說,黃芪最適合氣虛脾濕型的人,這種人往往身體虛胖,肌肉松軟,尤其是腹部肌肉松軟,而身體十分干瘦結實的人則不宜。
從身體狀況來說,感冒、經期都不要吃黃芪;從季節來說,普通人春天不宜吃黃芪。可是為什么感冒不能喝黃芪粥呢?因為黃芪是固表的,它幫助身體關閉大門,不讓外邪入侵。
可是當身體已經感受外邪的時候,就會變成閉門留寇,把病邪關在體內,無從宣泄了。同理春天是生發的季節,人體需要宣發,吃黃芪就不太適宜了。
陰虛患者使用黃芪,必須配伍養陰藥使用,如生地、熟地、玄參、麥冬、天冬、玉竹等。濕熱患者必須配伍清利濕熱藥,如黃連、茵陳、黃芩等。熱毒熾盛的患者必須配伍清熱解毒藥,如黃連、梔子、大黃、敗醬草等。
黃芪怎么吃才營養

1、取用大約5~10克的黃芪,用開水沖泡10~20分鐘后代茶飲用,有良好保健作用,可反復沖泡飲用,直至味淡即可停止沖泡。
2、取用黃芪30克左右,以水煎后服用,或水煎好后代茶飲用,可治氣血虛弱;用黃芪30克,枸杞子15克,水煎服用,效果更佳。
3、取黃芪50克左右,煎成湯以后,用煎過的湯液燒飯或煮粥,就變成了黃芪飯、黃芪粥,食用后也是大有裨益。
4、芪苓鯉魚湯:黃芪50g、茯苓30g、鯉魚一只。鯉魚洗凈,黃芪、茯苓用紗布包號,放入鍋中加水同煮,以生姜、鹽調味,飲湯吃魚,效果佳。
5、黃芪也可作為配料,在燒肉或雞鴨時,酌情放入一些黃芪,增加滋補作用,效果也是很不錯的。
6、黃芪山地粥:取黃芪30g、山藥100g、生地黃15g。黃芪、生地黃煎水取汁,山藥研為粉末;將前汁煮沸,并不斷地撒入山藥粉攪勻,煮成粥食用。
轉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 http://www.caoh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