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的人是這樣和外界交流的
內向的人是這樣和外界交流的
內向的人是這樣和外界交流的
群聊使他們緊張,深入的談話使他們健談
大多數外向者熱衷于一群人閑談,而內向者會覺得這很無聊。在群聊中,內向者經常扮演傾聽者的角色。內向者更喜歡深層次的談話,尤其是關于哲學的。
他們避開人群
我們跨過20世紀,進入了一個歷史學家稱之為“個性文化”的時代。從農業社會過渡到商業社會,人們從小城鎮蜂擁至大城市,以前與熟悉的人們并肩工作,如今他們需要在一群陌生人中證明自己的能力。而這群人常常是嘰嘰喳喳的吵鬧著,內向者很不適應這種情況,他們覺得他們被孤立了,寧可呆在人少的地方。
他們在舞臺上活力四射——只是不擅長臺下的閑聊
他們發揮自己的長處,精心地準備。事實上,很多成功的表演藝術家是內向者。在舞臺上,與觀眾隔離開來,對他們來說遠比在臺下的交流容易。
他們更喜歡有創造性的、具體的、獨立完成的工作
內向者喜歡自己做自己的事,全心全意地把精力投入到手頭的工作中去,當需要做決定或者解決問題時,他們總是要要深思熟慮。因此,在安靜、放松的環境中,他們的效率會更高。某些職業——如作家、野外科學家和幕后科技工作者——可以給內向者提供他們喜歡的環境,使他們靈感涌現。
他們很容易分心,但很少感到厭煩
如果你想考驗一個內向者的耐心,只需帶他們到一個他們覺得刺激過度的地方即可。由于對環境有著高度的敏感性,內向者在人群中常常覺得心煩意亂、不知所措。
然而,在安靜舒適的環境中,他們可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長達幾個小時。他們可以借此機會給自己“充電”。
在人群中,他們總是最靠近出口
在擁擠的地方,內向者不單單是身體感覺不舒服,而且會盡量向外圍挪動來調節這種不適感。他們或者靠近出口,或者在音樂會后排或者坐在飛機上靠近走廊的一側,以此方法來避免被人群包圍。
他們不喜歡接聽電話
大多數內向者拒絕接聽電話——即使是朋友打來的——是有原因的。突然的來電會打斷他們的工作,或擾亂他們的思路。而且大多數的電話交談會涉及他們所不喜歡的閑談性質的內容。內向者可能會讓來電轉接語音信箱,這樣等他們做好談話的準備時會打回去。
他們三思而后行
他們內向的行為習慣為他們贏得了“傾聽者”的稱號。他們張嘴之前總是會先考慮考慮,而不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先說出來(外向者常常是這樣)。因為這個習慣,他們看起來很安靜、很害羞,但這意味著一旦他們開口,他們的言語會更有深度,更有思想,甚至有時會更有力度。
獨處的時間才是真正屬于他們的時光
談到刺激的時候,內向者都會有所顧忌。把我們每個人都看做是一杯“能量”,對內向者來說,社交會消耗能量,而對外向者來說,社交會使杯中的能量越來越滿。大多數人喜歡這種能量。我們樂于給予,樂于分享。但當杯子空了,我們需要時間來補充能量。”
他們不像外向者那樣易受環境感染
內向者和外向者的大腦“反辣中心處理經驗的方式很不一樣。外向者通常會因其周圍環境產生一種多巴胺,而內向者不會有此種反應。事實上,有內向傾向的人對環境的反饋遠不如外向者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