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化了心理更輕松健康
生活中,人們往往比較重視那些較為重大的事件(如喪偶、離婚、退休、更換工作、搬家、人際矛盾、生活學習環境的改變等),因為這類事件很容易產生較大的心理壓力,卻常忽視“小麻煩”對心理產生的負面影響,也很少仔細地考慮該怎么正確對待這種小事情。其實,日常生活中給人們帶來因擾的瑣事很多,如果處理不當,很容易“引火燒身”。
首先,有些人不能正確看待這類小事情。事實上,某一件事會給我們造成心理壓力,與個人對這件事的評價有很大關系。例如,天氣不好,已安排好旅游的人為此感到掃興,上班的人則覺得這很平常。因此,人們對事情的看法是產生心理壓力的一個因素。
其次,這和人們對待事件的方式有關。有的人遇到事情是積極面對現實,盡力克服困難,對于超出自身能力的事能客觀對待,不求超出現實的結局,所以即使面對麻煩,也能平和處之。反之,如果該努力的卻退縮,該回避的卻硬頂,會使問題越積越多,壓力也越變越大,最終形成影響身心健康的不良后果。
那么,如果遇到這樣的事情,該怎么處理才不產生心理問題呢?
其一,要學會合理評估日常生活中的麻煩事。首先,應該想一想發生的事情是好的、不相干的,還是會產生壓力的。然后,考慮用什么辦法來對付,并用想好的方法去應對。在處理問題的過程中,對所用的方法可做適當調整。通過對問題進行合理評估,當事人可獲得良好的情緒及平衡的心態。
其二,選擇正確的方法處理事情也是減少心理壓力的重要辦法。有些事情需要直接去面對,并努力去克服困難。有些事則應采取暫時回避的辦法,避而不想,避而不做,暫時做些退讓,具有暫時緩沖的效果。同時,還要盡力去發現可以求助的途徑,充實自己抵御困擾的能力。
最后,要學會調整想法。有的人講究完美主義,凡事求全責備,以為大難當頭,不可收拾,實際上是夸大了問題的嚴重性。如果理智地再思考一下,改變一個角度去看問題,則發現大事能化小,小事能化了,結果是沒有什么可大驚小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