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鯽魚怎么做湯呢
春季萬物復蘇,有不少新鮮應季的蔬菜,如春筍、春韭,還有剛剛抽出嫩芽的春茶也能讓人們一飽口福。除此之外,也是鯽魚最肥美的時節之一,此時用鯽魚做一道應季菜,不但可以飽嘗鯽魚的鮮美,更可以讓鯽魚為你除去體內濕氣,溫補腸胃,下面,就由小編給大家介紹吧。
主題:鯽魚豆腐湯
食材:鯽魚一條,豆腐1塊,蔥2根,生姜數片,食用油、胡椒粉、食鹽適量
做法:
1、將買來的鯽魚洗凈,去除腹內的黑膜和不干凈的內臟等,然后在魚背上劃一道長口子抹上鹽,切姜片插入魚身上的切口中,腌制一會兒,將豆腐洗凈切塊備用,蔥切蔥節備用;
2、將腌制的魚上的姜片取出,用清水洗凈,再用紙將魚身上的水分吸干;
3、取炒鍋,放入少量油并轉鍋使油均勻地分布在鍋中,開火后,將鯽魚下入鍋中,小火煎至兩面金黃;
4、取湯鍋放入半鍋清水,將煎好的魚直接下入冷水中,放入3、4片生姜并開大火煮沸,煮沸后下入豆腐和適量胡椒粉,關小火加蓋再煮約10分鐘后關火,撒入少量食鹽和蔥節后即可食用。
烹飪技巧:
在煎魚時不需要放太多油,油能將將漾開糊滿鍋底為好,煎鍋以平底鍋為好;不需要等油熱再下魚,那樣容易使魚皮粘在鍋底導致魚身魚肉碎開,直接開最小火直接放入鯽魚,慢慢煎至魚皮金黃微脆為好,煎太久魚肉老了就失了鯽魚的鮮嫩口感。
另外,魚蝦類食材以味道清爽為好,因此食鹽不可多放,更沒有必要下入味精調味,那樣反而會讓味道不佳,而煎魚過程中魚肉已經吸收了不少油,因此在煮湯時不需要再額外放油,以免油脂攝入過多。
39食神營養提示:
1、春季鯽魚最肥美,能除濕利水溫胃進食
大多數人都認為魚類在8-10月最為肥美,但由于鯽魚在冬季為產卵期,次年2-4月也是最適合進食鯽魚的時期之一。鯽魚肉質細嫩,肉味甜美,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
其性平味甘,入胃、腎,具有和中補虛、除濕利水、補虛羸、溫胃進食、補中生氣之功效。鯽魚每百克肉中含蛋白質13克、脂肪1.1克,并含有豐富的鈣、磷、鐵、硒、鋅以及多種維生素,鯽魚所含的蛋白質質優,容易消化吸收,是肝腎疾病、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良好蛋白質來源。
經常食用,可補充營養,增強抗病能力。鯽魚有健脾利濕、和中開胃、活血通絡、溫中下氣之功效。對脾胃虛弱、水腫、潰瘍、氣管炎、哮喘、糖尿病有很好的滋補食療作用。民間常給產后婦女燉食鯽魚湯,既可以補虛,又有通乳催奶的作用。
2、鯽魚做湯最適合,奶白色不代表更營養
鯽魚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和多種微量元素,且易消化吸收,直接燉湯食用,是補益佳品,適于各種人群食用,特別是產后、手術后、病后體虛的人,經常吃鯽魚有益身體恢復。
一般來說,0.5~1斤的鯽魚肉質最鮮嫩,還略帶甘甜。鯽魚燒、燉、燜均可,但以做湯最為美味,比如鯽魚豆腐湯、鯽魚蘑菇肉片湯、鯽魚豬蹄湯等。
鯽魚雖好,但并不適合所有的人,感冒發熱期間則不宜多食鯽魚,陽虛體質和素有內熱者不能食用,易生熱而生瘡瘍者也應忌食。
小編提醒大家,體重偏重的孕婦或血脂偏高的人都應當盡可能不要喝這樣的魚湯。另外,魚肉中富含優質蛋白,不少人覺得喝魚湯會比吃魚肉更營養,但事實也并非如此,湯中只會存在少量的蛋白質、大量脂肪和少量水溶性維生素,真正的優質蛋白都在魚肉里,想要獲得營養,吃肉比喝湯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