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吃撐饑餓會不會改變胃容量 常吃撐或饑餓很傷胃
吃飯時,我們經常能聽到有些克制的姑娘說“不能再吃了,不然胃要被撐大了!”沒錯,很多人都認為我們的胃就像一個劣質氣球,經常往大了吹,就會越來越松,甚至有爆掉的危險;而如果總是不去吹它,橡膠會老化,胃也會漸漸萎縮。我們的胃真的和氣球一樣脆弱嗎?首先我們需要來了解一下胃的結構,和360常識網一起來看看吧。
長期吃撐或饑餓會改變胃容量嗎?
我們的胃是一個肌性器官,意思就是它是由肌肉構成的一個房子,而且是好幾層肌肉。
胃壁最內層是各種胃腺體細胞,能夠分泌胃酸、蛋白酶原及一些胃腸激素。胃壁里的幾層平滑肌之間存在肌間神經叢,一直在周期性地進行發(fā)放電沖動,維持胃壁的收縮,使胃在平時就處于一種輕度收縮的狀態(tài)。胃在完全空虛時略呈管狀,容量約為50mL,在高度充盈時呈球囊狀,容量可達2L。
胃從上到下分幽門部、胃竇部、胃體部、賁門部、胃底部,但其實我們進食的時候,即使吃再多的食物,大多也只是局限在胃竇部和胃體下部,其他部分是沒有食物的,主要起到緩解壓力的作用。
當我們進食的時候,胃會出現容受性舒張,就是胃的容積變大,為容納食物做好準備,同時胃內腺體分泌增加,排空延遲,蠕動增強,為的就是讓食物在胃內充分和胃液混合,將食物形成食糜,一定程度上消化蛋白質,為下一步在腸道的吸收做好準備。含碳水化合物多的食物在胃內停留的時間較短,而含蛋白質和脂肪多的食物停留較長,混合食物一般胃排空時間為4小時~5小時。這也就決定了我們三餐的間隔。
當食物排空后,胃又恢復了原來的形態(tài),胃壁內的肌間神經叢不斷的發(fā)放基礎性的電沖動,維持胃處于一個輕微收縮的狀態(tài)。
所以不管是經常吃撐或者饑餓,都不存在將胃容量撐大或者縮小的問題,因為胃的形態(tài)根據有沒有食物,有多少食物,本來就是不同的,我們的胃具有非常良好的伸縮能力。
經常吃撐或饑餓很傷胃
即使無論吃撐或者饑餓,胃容量既不會被撐大,也不會餓到萎縮。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可以放任自己的飲食,想吃就吃,想餓就餓。
相對胃本身的形態(tài),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胃黏膜的問題。長期吃撐或饑餓對于胃黏膜和胃的功能是有明確影響的。
我們的胃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原的一個主要刺激就是食物,長期饑餓,缺乏食物的刺激,會導致胃酸分泌不足,影響食物的消化,同時粘膜腺體由于失用,可能出現萎縮的情況,注意這里是粘膜腺體的萎縮,而不是胃本身的萎縮。
同時長期饑餓,由于缺乏食物的刺激,膽汁長期滯留膽囊不排出,造成水分吸收增多,時間長了容易引發(fā)膽結石。
長期吃撐的時候,會明顯影響胃的排空功能,出現腹脹,長此以往,導致慢性胃炎,引起消化功能下降。
另外,如果一次性吃得太撐,還有可能出現嘔吐、急性胃擴張甚至胃穿孔等問題,想象一下氣球被吹到極限后的場景,就知道后果有多可怕了吧!
總之,我們的胃并不會因為多吃或饑餓而導致容量的改變,但我們也應該盡量避免長期吃撐或饑餓,保持規(guī)律的三餐,你對胃好,胃才對你好。
養(yǎng)胃食譜
桑椹三明治
材料:切片面包若干(無味或咸味)、桑椹罐頭1瓶。
制法:
1、將桑椹罐頭打開,舀出3~4粒桑椹粒放在面包上。
2、再舀幾勺桑椹汁,均勻地澆在面包片上,將面包片對折即可。
功效:不僅養(yǎng)胃,還具有明目、清肝及健腦的作用。
砂仁黃芪豬肚
用料:砂仁6克,黃芪20克,豬肚1個。
制法:豬肚洗凈,將砂仁、黃芪裝入豬肚內,加水燉熟,調味食用。
功用:益氣健脾,消食開胃。適用于脾胃虛弱之食少便溏、胃脘疼痛。可用于胃下垂及慢性胃炎病人。
食物功效:砂仁能行氣和胃,醒脾,用于胃呆食滯。臨床服用砂仁適量具有促進消化液分泌和增強胃腸蠕動的作用。豬肚能健脾胃、補虛損。
木瓜鯇魚尾湯
用料:番木瓜1個,鯇魚尾100克。
制法:木瓜削皮切塊,鯇魚尾入油鑊煎片刻,加木瓜及生姜片少許,放適量水,共煮1小時左右。
功用:滋養(yǎng)、消食。對食積不化、胸腹脹滿有輔助療效。
食物功效:番木瓜的木瓜蛋白酶,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對消化不良、痢疾、胃痛、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均有療效。番木瓜的脂肪酶,可分解脂肪成脂肪酸,有利于對食物中的脂肪消化吸收。木瓜蛋白酶還能夠促進和調節(jié)胰液的分泌,對胰腺功能不全引起的消化不良有治療作用。鯇魚,味甘,性溫。功能暖胃和中、消食化滯。
黃芪內金粥
用料:生黃芪12克,生薏米、赤小豆各10克,雞內金粉7克,金橘餅1個,糯米80克。
制法:將生黃芪加水煮20分鐘,取汁,加入薏米、赤小豆、糯米煮成粥,加入雞內金粉即可。
功用:消食和胃。用于脾虛濕滯食停所致的脘腹脹悶、食欲不振、體困便溏等。
食物功效:黃芪能補氣固表,斂瘡生肌。薏米健脾滲濕,除痹止瀉。赤小豆能利濕退黃,清熱解毒。雞內金消食健脾,能使胃液分泌量及酸度增加,胃的運動機能增加,排空加速。糯米能補中益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