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國際電影節國人獲獎情況
中國從1950年起參加國際電影節的映出,并派了許多電影代表團前去參加商業性和學術性活動。據統計:1950~1985年,先后共參加過40多個國家和地區舉辦的100多個國際電影節,獲獎影片有183部次(其中故事片61部次,紀錄片45部次,科教片36部次,美術片41部次)。
以下是三大國際電影節(戛納、柏林、威尼斯)國人獲獎情況
張藝謀
《紅高粱》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熊獎;
《秋菊打官司》第4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金獅獎,最佳女演員鞏俐;
《一個都不能少》第5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金獅獎;
《活著》第47屆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葛優成為首位華人戛納影帝;
《大紅燈籠高高掛》第4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銀獅獎;
《我的父親母親》第5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銀熊獎
陳凱歌
《霸王別姬》1993年第4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櫚獎及費比西獎
李安
《喜宴》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熊獎
《飲食男女》(1994)戛納電影節國際影評人單元開幕影片
《理智與情感》(1995)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熊獎
《冰風暴》(1997)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獎
《斷背山》(2005)第62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
《色,戒》(2007)第64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
王家衛
《春光乍泄》1997年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是首位獲此獎項的華人導演。
《花樣年華》2000年第5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梁朝偉)、最佳藝術成就大獎(張叔平、杜可風、李屏賓)
楊德昌
2000年憑《一一》第5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侯孝賢
1989年《悲情城市》第46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
1993年《戲夢人生》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此外導演的《薔薇的名字》獲第54屆戛納電影節(2001年)技術大獎:杜篤之
姜文
2000年《鬼子來了》第5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賈樟柯
2006年,《三峽好人》第6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金獅獎。
2013年,《天注定》 第66屆戛納電影節 主競賽單元 最佳編劇
王小帥
2005年《青紅》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2008年《左右》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
王全安
2007年《圖雅的婚禮》第5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熊獎
2010年《團圓》第6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銀熊獎,同時也打破三大電影節開幕片不拿獎的歷史宿命。
張曼玉
1992年《阮玲玉》第4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
2004年《清潔》第5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
夏雨
1994年夏雨憑借《陽光燦爛的日子》獲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
梁朝偉
2000年《花樣年華》第5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
葛優
1994年憑《活著》第4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首位獲得戛納影帝的華人演員
鞏俐
1992年《秋菊打官司》第4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
1993年第4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攝影機獎
2004年第5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紀念大獎
蔡明亮
1994年第51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電影金獅獎《愛情萬歲》
2013年第70屆威尼斯電影節評委會大獎《郊游》
葉德嫻
2011年《桃姐》獲第6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
蕭芳芳
1995年《女人四十》獲第4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
謝飛
第40屆柏林電影節(1990年)杰出個人成就獎《本命年》
第43屆柏林電影節(1993年)最佳影片金熊獎:《香魂女》
此外,三大電影節獲獎的國人有
第15屆戛納電影節 (1962年)優秀技術獎:《楊貴妃》
第28屆戛納電影節(1975年)最高技術委員會獎《俠女》 胡金銓
第48屆戛納電影節(1995年)電影技術獎:《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呂樂
第52屆戛納電影節(1999年)技術大獎《荊軻刺秦王 》屠居華
第58屆威尼斯電影節(2001年)評委會特別獎:《車四十四》(伍仕賢)
第32屆柏林電影節(1982年)最佳編劇銀熊獎:《三個和尚》
第33屆柏林電影節(1983年)銀熊獎,特別獎:《陌生的朋友》(許雷)
第39屆柏林電影節(1989年)評委會特別獎《晚鐘》 吳子牛
第41屆柏林電影節(1991年)特別鼓勵獎:《李蓮英》(田壯壯)
轉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 http://www.caoh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