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爾日大教堂,全稱布爾日圣埃蒂安大教堂(Cathedrale Saint-tiennede Bourges),位于法國巴黎南部大約200公里遠的謝爾省布爾日市。布爾日大教堂始建于1195年,歷時60多年才完工,是法國中世紀基督教的權力中心,與沙特爾大教堂一樣是第一批哥特式建筑,隸屬于同種風格建筑中的佼佼者,以勻稱的比例、雕刻、繪畫以及彩色玻璃聞名。199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

布爾日大教堂,位于法國中部,距首都巴黎以南約200公里。199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布爾日大教堂作為文化遺產,列為《世界遺產名錄》。
以設計協調和比例均衡而令人稱羨的布爾日·圣·斯蒂芬大教堂建于12-13世紀,是杰出的哥特式建筑之一。它的門楣,雕塑和彩色玻璃窗特別引人注目,除了建筑的美觀性外,它還顯示了法國基督教的權力性。
布爾日大教堂位于巴黎南部大約200公里遠的地方。始建于1195年,歷時60多年才完工。與沙特爾大教堂一樣是第一批哥特式建筑,隸屬于同種風格建筑中的佼佼者。與沙特爾大教堂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布爾日教堂是具有風格獨特的、典型法國哥特式建筑的起點。唱詩班的席位于1214年完成,中心廣場于1225-1250年之間建成,但西面的正面建筑直到13世紀70年代才告竣工。北面的塔樓于1505年倒塌,1542年又得以重建。教堂設計風格儉樸,兩個側面的走廊、兩個回廊,沒有教堂的十字型翼部。據說這種建筑風格的靈感來自于巴黎的蘭斯大教堂。但教堂的內部與蘭斯教堂的風格迥然相異。中心廣場的面積幾乎同沙特大教堂的一樣大,15米寬,37米高。但是拱廊的高度達20米,這比沙特爾大教堂的高度要高出6米,因此在視覺上收到了更好的效果。由于沒有十字型翼部,廣場的空間獲得了側面的透視效果和緊湊感。
第一個回廊的天花板的高度是 21.3m ,第二個 是 9.3m。兩個回廊天花板高度的不同使得第二個回廊也能像第一個那樣修建三拱式拱廊和天窗。第一個回廊、小型化處理第二個回廊和中心廣場的空間構成了獨特的金字塔空間形式。大門上粘貼的圖畫是"最后的審判"的主題畫。其后右側大門上的是"圣艾蒂安"主題畫,左側的是"圣母瑪麗亞"的主題畫。當地下室還處于建筑中時,還沒有制定修建后殿的計劃。當地下室完成后,后殿也將被建筑。因此后殿因該很小,并且建筑在地下室的基座上。
布爾日大教堂尤以其設計協調和比例均衡而引人稱羨不已,它的門楣,雕塑和彩色玻璃窗特別引人注目,不僅僅具有建筑上的美觀性,大教堂的存在同樣顯示了法國基督教的權力性。
大教堂坐落在一個花團錦簇的花園中,廳堂的四周環繞著間隔整齊的高大扶壁,格外引人注目。看起來仿佛是在騰飛跳躍。在歐洲的哥特式建筑中,布爾日大教堂堪稱其中的典范。
布爾日大教堂景點評價
一種在13世紀早期罕見的華麗彩色玻璃裝飾著三層唱詩班,也使光照在石頭上形成五彩的光斑。布爾日大教堂的花窗表達了對“光的連續性”的追求,伴隨著12世紀精神的澎湃浪潮。光線效果和內部空間體現了整體設計。
教堂的彩繪玻璃教堂的大約是這樣的:末日審判的基督和啟示錄、圣母瑪麗亞和圣埃蒂安由行會人員側面侍立,平行的畫面有新約舊約故事以及圣徒和殉教者、布爾日大主教、先知和使徒的生平。教堂內部15世紀和17世紀造的附屬的禮拜堂有著完全不同的風格,它們的裝飾玻璃窗是由布爾日的顯貴代辦,其中最好的是在雅各·科爾禮拜堂(lachapelleduPalaisJacquesCoeur)關于天使報喜的彩色玻璃。
在雕有末日審判主體的門楣上,大天使圣米迦勒、死而復生的少年、裹著長袍的上帝的選民帶著微笑仰視著基督,而地獄里則滿是魔鬼和受痛苦折磨的生物。該石雕位于西側正面的正中入口處,生動表現出上帝的仁慈。這是哥特式雕刻在1240年代的杰作。雕刻于同一時間的圣壇屏在1757年被移走,其殘片目前在一個低級的教堂中被展出。在1160年左右完成的側門入口處的石雕是羅馬式雕刻的杰作。整個教堂有這個時代的許多雕塑精品。
在牧師會禮堂的圣器收藏室發現了一幅有象征意義的壁畫,這幅畫由雅各·科爾為紀念查理七世而裝飾。在此之后,又在杜·布呂爾禮拜堂發現了一幅更意想不到的壁畫,這幅壁畫作于1475年左右,以海為背景描繪了基督的受難和復活。布爾日大教堂的高大倩影俯視貝里香檳區,方圓幾公里都可以看到。教堂里的天文鐘的鐘面上繪有黃道十二宮的圖案,由讓·奧爾良(Jeand'Orleans)繪制,現已修復。機械原件是加農·夫索利(Canon Fusoris)的作品,現保存完好。
轉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 http://www.caoh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