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保健 小兒嘔吐的常見療法
2017-06-23 21:44:14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
導語:嘔吐是因胃失和降,氣逆于上,以致食物經口而出為其主證的一種小兒常見病證。很多疾病都可以出現,外感時邪,內傷飲食,情志失和致肝氣犯胃
嘔吐是因胃失和降,氣逆于上,以致食物經口而出為其主證的一種小兒常見病證。很多疾病都可以出現,外感時邪,內傷飲食,情志失和致肝氣犯胃或跌仆驚嚇等因素,均可致脾胃失調,使胃失和降,氣逆于上而發生嘔吐,發病無年齡和季節限制,但夏秋季節易于罹患。如治療及時,則預后良好。
嘔吐可常見于西醫許多疾病,常是某些急性傳染病如流腦、乙腦,和某些急腹癥如腸梗阻、腸套疊的癥狀,臨床必須注意鑒別。以上疾病引起嘔吐者不屬于本文范圍。此外小兒哺乳后,乳汁自口角溢出者,稱為“溢乳”、“漾乳”,多為哺乳過量或過急所致,為喂養方法不當,并非病態。
那么對于小兒嘔吐應怎樣治療呢?下面和小編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食療法
1.炒焦米或鍋巴手掌大小一塊,煎服或焙焦研末姜湯送下。適于傷食嘔吐。
2.黃芩、竹茹各9克,水煎頻服。適用于胃熱嘔吐。
3.青、陳皮各4.5克,干姜3克,水煎服。適用于肝氣犯胃的嘔吐。
4.紅糖兩匙,將姜汁一匙,燉溫服。適于胃寒嘔吐。
外治法
1.大黃、胡椒、枯礬,共搗爛,炒熱敷臍。
2.吳茱萸、鹽,共研細末,與蔥、姜共搗爛,敷臍上,以艾灸之,每次10壯,每日一次。
推拿治療
1.寒吐 補脾經橫紋推向板門,揉外勞宮,推三關,推天柱,揉中脘。
2.熱吐 清胃,補脾土,清大腸,退六腑,運內八卦,擠揉天突,推下七脊骨。
3.食吐 清板門,逆運內八卦,清補脾土,分腹陰陽揉小天心,摩腹(順時針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