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積食 媽媽給我少吃一點好不好
預防積食:媽媽給我少吃一點好不好?食物是什么?說白了就是能量、熱量。如果孩子吃得過多,就會積食生內熱,中醫上叫"積食郁熱",老百姓叫"食火"。說白了,就是吃得過多,或者過于高營養,超過了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的最大限度。這時候很多食物不能被及時地消化吸收。這樣一來,它會損傷脾胃的功能,使消化吸收功能更差,因而形成積食。
小兒積食的癥狀
1. 小兒口氣臭(可能是酸臭或腐臭等),必定是積食;
2. 大便很臭(可能是酸臭),必定有積食;
3. 如果發燒是不是手心手背、肚子后背溫差很大(嘴唇碰來檢查),如果肚子很燙背不燙、并且手心很燙手背不燙則必定積食;
4. 吃東西后是否嘔吐過;
5. 大便是否不正常(不順暢或拉稀,但都偏臭);或剛開始拉稀臭,拉幾天就不臭了;或放屁特別臭;積食大便顏色不正常,一般偏深如黑色;
6. 積食幾天后舌苔會偏厚,逐漸變黃膩;舌苔黃厚一般就是已經積食至少幾天了;舌苔白厚膩或黃厚膩也必定是有積食;
7. 有沒出現臉蛋發紅,一邊(一般是右邊)偏燙;可能還有手心腳心偏燙;
8. 食欲不正常,可能是不想吃東西,也可能總是吃不飽的樣子;
9. 晚上睡覺不安,不停扳,這頭翻那頭,哭鬧(積食必然會睡覺不安,所謂胃不和臥不安),還有磨牙的;
10. 嚴重的嗓子、扁桃體、咽喉發炎,一般開始都是發紅,有化膿了變白;
11. 喊肚子痛,大便后就不痛了;
小兒積食的危害
積食是小兒生病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是因為如果有積食了,就相當于第一張多米諾骨牌要倒了,那將會給孩子帶來很多很多家長都想不到的問題。
1.積食與咳嗽
積食會導致咳嗽,也就是中醫上說的"食咳"。很多家長不理解,脾和肺是兩個器官,積食怎么能引起咳嗽呢?這要從中醫上就能解釋得通了,因為五臟之間都是有聯系的。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積食過久,脾胃虛弱,日久就容易生痰,導致咳嗽不止。所以說,看那些食咳的小兒,大多有積食化熱的癥狀,比如說肚子脹、不愛吃飯、噯腐、口臭、手足心熱、大便干結或便秘,舌質偏紅、舌苔厚膩等。這時候給孩子用一些消食和胃為主、肺胃同治的藥,效果就會特別好。
2.積食與發熱
積食導致的發熱叫"積熱",吃的食物都停滯在中焦,積滯時間長了就會化熱,熱蒸于內,孩子體溫就上去了。這類孩子大多面黃、腹脹、吐瀉、乳食不化、大便酸臭異常,這都是吃東西吃住了?!睹}經》中就說:"小兒有宿食,嘗暮發熱.明日復止,此宿食熱也。"
3.積食與肺炎
積食為什么會導致肺炎?這也是一套多米諾骨牌:積食傷脾→脾虛生痰→痰貯于肺→痰阻肺道→郁久化熱、傷肺。你看那些得肺炎的孩子,大多身體都不是太好,這跟積食時間長有關。脾虛日久→土(脾)不生金(肺)→肺陰虧虛→陰虛內熱→子盜母氣→脾氣更虛。脾虛生痰,郁熱煉液為痰;而痰貫穿于小兒肺炎疾病全過程,是小兒得肺炎的重要因素。所以,門診上很多得肺炎的小兒,把脾胃功能調好了,肺炎也跟著好了。
4.積食與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
經常見到一些小孩子有反復呼吸道感染,一生病就輸液,再生病再輸液,反復輸液,孩子身體越來越差。其實,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也與脾胃功能障礙有關。上面說過,積食會導致脾胃功能失調,進而影響到肺,但是"肺主皮毛",所以有積食的時候小孩子體表一受寒,就容易反復呼吸道感染。
5.積食與咽炎
咽炎,中醫上叫"喉痹"。咽喉是肺胃的門戶,積食的時候容易"化火",而火的特性是向上的,所以就會上攻到這個門戶上,小孩子就容易生喉痹。所以,中醫上給孩子治咽炎的時候,除了用解毒利咽的藥以外,再給孩子用一些消積清熱的,病就好得快。
6.積食與頭痛
頭疼本來是成人才經常犯的毛病,但是經常有些小孩子也嚷嚷頭痛,這是為什么呢?病根兒還是在積食上,最常見的表現是前額疼。中醫最大的優勢在于整體觀,前額屬脾胃,兩側屬肝膽,頭頂屬心肺,后腦屬腎。孩子前額疼,那就是脾胃出了問題。
7.積食與便秘
"太飽傷脾"。太飽一方面可以理解為吃得太飽,也可以理解為腹脹、積食。所以,就會有:太飽傷脾→脾常不足→脾胃運化不及→積滯腸腑→積久化熱→積熱蘊結→腸道傳導失常→大便秘結不通。所以,有些家長一看孩子便秘了,給孩子吃點瀉藥吧!雖然當時有用,但過后更嚴重。因為它的病根兒不在那個位置。打個形象的比喻,您可以把積在腸道里的大便想象成船,腸道里的水少了,大便下不去,那就"增水行船"。多讓孩子喝水,河(腸道)里的水多了,船自然就能起動了。
如果孩子便秘比較輕,多讓孩子喝水,便秘就可以解決了。如果還是解決不了,那可以吃一點消積導滯的中藥,孩子便秘也很快就減輕了。
8.積食與泄瀉
泄瀉就是腹瀉、拉肚子。中醫上說,積食常與"風寒"、"濕熱"、"暑濕"之邪相兼并存,交結胃腸,脾胃氣機難復升降之常,所以積食會導致泄瀉反復發作,難以治愈。
中醫上有個說法叫"通因通用",說白了就是"以通治通"。"寒因寒用,熱因熱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心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就拿積食腹瀉來說吧,食滯內停,阻滯胃腸,導致腹痛泄瀉,這時候不僅不能止泄,相反當消食而導滯攻下,推蕩積滯,使積食去而泄自止。
9.積食與盜汗
食滯腸胃→郁蒸化熱→熱蒸津液→外泄為汗。小兒為純陽之體,夜寐則陽入于陰,加之積熱內蘊,所以晚上盜汗情況比較嚴重。這類孩子,用一些消積泄熱的藥,很快盜汗就消失了。
10.積食與舌苔剝脫
小兒舌苔剝脫與現代醫學的小兒地圖舌相似。產生的原因是由于乳積食滯,郁久化熱,蘊結心脾,火熱上熏造成舌苔剝脫所致。治以消食導滯、清心瀉脾熱的藥,很快就好。
11.積食與貧血
積食容易導致脾虛,而脾為氣血生化之源,所以積食時間久了,小孩子容易血虛。從西醫上說,孩子脾胃不好,就容易偏食厭食挑食,營養不均衡,時間長了就會貧血。所以,貧血的時候也應當調理脾胃。
12.積食與驚啼
《素問·逆調論》中說:"胃不和則臥不安"。所以有:食滯于中→氣滯不行→脹滿、腹痛→不眠不安。另外,還會積滯化熱→內擾心脾→驚啼不止。
13.積食與蕁麻疹、丘疹樣蕁麻疹
小兒積滯日久,容易損傷脾胃,導致郁而化熱、聚濕生痰。而脾主肌肉四肢,這時候,一方面,熱、痰、濕相合,外發于肌腠,容易導致蕁麻疹等。另一方面,脾胃損傷,易感外邪。這時候內有積熱,外有外邪,內外交攻,就容易郁于肌腠而出現蕁麻疹等疾病。這時候,光用一些外用藥肯定不行,還要加上消食和胃的藥,孩子自然病就好得快了。
積食的危害很多,這里不一一贅述。預防積食從飲食開始,少食多餐,葷素搭配要合理。讓孩子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適當增加米食、面食,高蛋白飲食適量即可,以免增加腸胃負擔。
如果已經出現積食癥狀,可以在醫生指導下給孩子服用促進消化的酶、益生菌等,還可以輔以小兒推拿盡快讓孩子擺脫積食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