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癮少年是如何產生的
少年時期本應該是無憂無慮,充滿青春幻想的年紀,但這個年齡的孩子也是正處于“危險期”——心理上正處于叛逆期,家庭教育的缺失或錯誤會貽誤孩子的終身。社會存在另人痛心的“問題少年”行為:上網、厭學逃學、早戀、抽煙、酗酒、打架斗毆……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些孩子目前的狀況,又該如何挽救這些處在邊緣地帶的孩子?
“網癮”少年原來也是好孩子
小峰原是一名優秀的中學生,如果不是因為“網癮”,他現在應該左在初三的教室里為中考做準備。可他現在在網癮治療中心。
小峰的父母忙于做生意,常常把他一個人留在家里面。家里買了電腦之后,他就利用上網玩游戲打發無聊的時間。逐漸的,他覺得在網絡游戲里才能找到自我,一玩電腦起來就像著迷了一樣都不能停下來,一天除了吃飯之外,他都是坐在電腦前,也不出門,也不和別人說話。剛開始的時候,他的父母也是好聲好氣的對他進行教育,可是,已經入迷了的小峰已經無法接受父母的勸說教育。
現在他在網癮治療中心里生活已經有半個月了,他已經意識到“網癮”的危害,同時他也慢慢的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他說,他不想第二次進到這里,出去了之后就好好學習,做一個好學生。
少年網癮的主要3大成因
首先,很多父母的教育方法存在問題導致孩子成為網癮患者。許多家長只懂得限制子女上網,而不懂得如何轉移子女對上網的注意力,培養子女新的愛好。家長們不要給孩子輕易貼標簽,什么自閉,有心理問題,切切不要這樣。其實應該相信他們是懂道理的,對孩子們講怎樣正確對待電腦網絡,“電腦是工具而不是玩具”“會玩電腦不是英雄,會用電腦才是英雄”等。
其次,還有許多學習比較差的學生會因為得不到別人的承認而沉迷于網絡。他們在日常的學習生活當中體會不到學習成功的樂趣,而上網打游戲,可以獲得虛擬獎勵,自我得到肯定,宣泄學習不成功帶來的壓抑。
第三是由于人際關系不好,希望上網逃避現實。許多學生雖然成績不錯,可是性格內向、猜忌心強,而且小心眼,碰到問題時沒能得到及時解決就沉迷于網絡,學習和生活受到嚴重影響。
網絡成癮難戒斷
網絡成癮屬于一種精神障礙疾病,長時間上網會在大腦諸多神經元中制造“上網興奮點”,這些興奮點會使大腦對上網產生持續的興奮,這種成癮的病理與吸毒、賭博十分相似,也和吸毒賭博一樣很難戒斷。主要癥狀有:
1、強烈的依戀性
網絡成癮者的心理和行為被上網這一活動所支配,上網也演變為其主要的心理需要,上網時間和精力所占比例逐漸加大,進而導致了個體生物鐘的紊亂。當無法上網時,會體驗強烈的渴求,甚至產生煩躁和不安的情緒及相應的生理和行為反應,上網后情況好轉。上網在其生活中占主導地位,注意和興趣單一指向網絡,工作、學習動機減弱,生活質量下降。
2、情感淡漠
成癮者對網友如膠似膝,相比之下對有血肉聯系的親人則顯得更為冷漠。網絡成癮者情緒低落時也不向家人和朋友表露,把情緒隱藏起來轉而在網上傾吐和宣泄。另外網絡成癮者由于家人對其上網的限制而與家人時常發生沖突。
3、人際交往范圍變窄
網絡成癮者往往尋求較高的社會贊許性,但在現實生活中的交往卻遇到了相對較多的困難,從而產生嚴重的社交焦慮。網上社交的游刃有余與現實生活的不斷遭受挫折,兩者的反差勢必導致更多的重復上網行為。網絡成癮者將自己的人際交往轉入虛擬的網絡空間,現實的人際關系逐漸疏遠或惡化,對周圍的人和環境采取逃避或對抗的態度。另外,網絡成癮者的語言表達能力下降,出現人際交往障礙。
4、意志力薄弱
網絡成癮者雖能意識到過度上網所帶來的危害,企圖縮短上網時間,但總以失敗告終。經過一段時間的強制戒除之后,就會變得焦躁不安,不可抑制地想上網,最后成癮行為反復發作,并且表現出更為強烈的傾向。
網絡成癮和吸毒、賭博一樣,是一種精神依賴病癥,一旦陷入,很難自拔,只有及早發現,及早引導,才能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