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備考心得:不要嘮叨 安慰為先
高考備考心得:不要嘮叨 安慰為先
即將走進高考考場的高三學生小敏最近出現:晚上老睡不好,腦子里想的全是高考,且表現出煩躁不安、容易發怒等癥狀,這讓其媽媽陳女士不知該如何是好。
高考的腳步近了,如何在最后關頭保持樂觀、積極的應考態度,成為不少考生和家長想掌握的技巧。記者日前采訪了3位曾迎難而上的高考過來人聊心路歷程,希望對今年的高考生有些啟發。
案例:無奈復讀型
重拾信心最重要
“7次腰穿手術、1次抽腦積液手術,住院半年花了4萬多元,在病床上捧著教材自學。”現在已是大二學生的筱雨回憶起第一次高考前的狀態,已是一臉平靜。據介紹,高二的第三個月,筱雨患上腦膜炎,住院后期甚至感染成為肺炎、胸膜炎和胸腔積水。個性好強的她不但沒有休學還捧著高二的立體幾何教材自學。并未痊愈的她進入高三以后,記憶力開始減退,一思考數學題頭就疼,甚至抱著中藥邊喝邊答題。她就這樣拖著病體一直拼到高考,考完后,她二話不說開始復讀。
經過一個暑假的休整,筱雨的身體和心態都有了較大的恢復。她不回憶不開心的往事,重拾信心。每天規劃學習任務、認真聽每一節課,最終考入云大。“雖然病痛讓人煎熬,兩次高考的復習階段也很辛苦,但是我挺過來后才發現這些都是寶貴的人生經驗。信心和努力是最重要的。”筱雨說。
案例:較有把握型
按自定計劃攻“弱項”
剛剛結束了大學畢業論文答辯的小小,是在山東讀的高中,直到高三下學期才回昆明一所重點高中準備高考。由于山東的教學質量較高,而且進度非常快,小小在高二下學期就完成了高考前的第一輪復習。回到昆明后,胸有成竹的小小在考前制訂了寬松的復習計劃,并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自己喜歡的文綜科目上。不過,媽媽卻嚴格要求她每天拿出大部分時間學英語。而且言辭激烈地問她考不上怎么辦。每次家長會后,還喜歡當著女兒的面到處打電話找人哭訴,說自己把女兒拉扯大卻眼看著考不上大學。
小小無法忍受媽媽頻繁干涉復習計劃,母女之間爆發的一次次爭吵一度破壞了備考心情。終于,小小在考前20多天“離家出走”,住進了奶奶家。沒有了和媽媽的正面“交鋒”,小小的心情逐漸恢復了平靜,專心地按照原定計劃按部就班地復習,最后順利進入音樂學院。小小覺得,在重大考試前期,孩子很需要家長的鼓勵和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