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身不垮老年養生需要勤 勤快對老人的身體有好處
老年人行動上,可能比中年人更快,因為多加的勞動,或者是勤快,對于老人的身體是很有好處的。俗話說“人勤身不垮。”對于老年人,養生中的“勤”應包括以下這些方面,和360常識網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勤學習
老年人可多讀書報、看電視、聽廣播來了解國內外大事,還可學習書法、繪畫、攝影、集郵、種花、養鳥等,使晚年生活豐富多彩。每當學到一點新的知識后,總會有一種快感與成就感。
勤動手
老年人可積極參加一些社會公益活動,日常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既可增添生活情趣,又可鍛煉身體。
勤步行
老年人日常可以多散散步,有利于舒經通絡、強肌壯骨,促進身體循環代謝,延緩衰老。
勤交談
老年人經常與親朋好友在一起交流信息、談古論今,可遠離孤獨,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
勤咀嚼
老年人進餐時要細嚼慢咽,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還能使人產生飽腹感,防止進食過量。
勤動腦
腦功能衰退是人體衰老的重要原因。“流水不腐,戶樞不蠹。”老年人日常可多開動腦筋,多思考,可防止大腦遲鈍,保持活力。
勤動嘴
老年人多笑、多說,都可對大腦產生積極的影響,尤其利于開發大腦右半部的功能,防治大腦功能的退化。
勤鍛煉
體育鍛煉是增強體質、延年益壽的良方,運動可促使全身血液循環活躍,保證大腦有足夠的血液供應,有助于記憶。老年人在活動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增強體質,而且可以擴大交際范圍。
勤梳頭
勤梳頭也是重要的養生方法,用梳子來梳身體可謂是“摩擦皮膚健身術”,能舒通經絡、促進皮膚血液循環、提高抗病能力,增強體質。
勤按摩
按摩前胸、背部、肚臍和腳底各個穴位,不僅可促進血液循環,還可促進消化吸收。
勤咽津
中醫有“咽津益壽”之說。常咽津有灌溉五臟六腑、潤澤肢節皮毛、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等作用。每天早、中、晚各進行一次,長期堅持,必有好處。
勤餐少食
老年人一次多量進餐比少量多次進餐容易發胖,心臟的負擔也加重,尤其有心臟病的老人,更應勤餐少食。
老年養生常見誤區
誤區1:人老不服老
有些老人覺得自己身體沒啥病,老當益壯,就進行高強度的爬山、游泳、跑步、打球等體育鍛煉,造成肌肉損傷、骨折等;有的退而不休,拼命工作,甚至因工作疲憊引發疾病。
解析: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會發生諸多退行性變化,肌肉和骨骼功能甚至臟腑功能都在減弱,老年人要理性認識這點,鍛煉要量力而行,并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比如散步、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等。
退休之后發揮余熱本是好事,但如果患有慢性病,工作應適可而止,以不感到疲倦為宜。
誤區2:勤儉節約太會過
一些老年人都勤儉節約,剩菜、剩飯甚至發霉的食物都舍不得扔掉,認為剩飯菜只要不餿、發霉的食物去掉發霉的部分就可以吃。
解析:剩飯剩菜容易滋生細菌,吃進去易導致腸胃炎;有些反復加熱的隔夜蔬菜里含有較多的亞硝酸鹽,可能致癌。故剩飯最好在一天內吃完,剩菜則要在5~6個小時內吃完,涼菜、綠葉菜最好當頓吃完;吃剩飯剩菜前,一定要高溫加熱殺菌。
發霉的花生、玉米、黃豆、堅果等食物,其中產生的黃曲霉毒素可能使人急性中毒甚至死亡,長期低劑量也會增加癌癥風險。而且,水洗和烹調加工溫度也不能將其破壞,即便去掉發霉的地方,也不能避免霉菌的危害,所以發霉的食物不能吃。
誤區3:降壓降脂 不吃油鹽
研究發現,平時飲食油鹽過重,會增加高血壓、高血脂的風險,所以一些“健康意識強”的老人索性不吃油鹽了,想要杜絕風險。
解析:過度限鹽會造成鈉攝入不足,使機體細胞內外滲透壓失衡,促使水分進入細胞內,造成水腫。食用油也是必需品,完全不攝入食用油,可能導致一些營養素的缺乏。
老年人要學會正確地控油和減鹽。《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每人每天食鹽攝入量應小于6克,食用油用量在25克~30克之間。
誤區4:補鈣補得越多越好
補鈣的觀念可謂深入人心,很多老年人覺得鈣補得越多,吸收得越多,骨骼也就越強壯,于是大量服用鈣劑。
解析:事實上,攝入的鈣質遠超過了身體的需要的話,就會適得其反,會對健康造成威脅,甚至會引發疾病。60歲以上老年人,每天推薦攝入1000毫克的鈣。最安全有效的補鈣方式是日常飲食中適當多吃奶制品、豆制品等含鈣豐富的食物,還要戒煙、適量運動,減少骨量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