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么會患矮小癥 如何預防兒童矮小癥的發生
面對那些身材矮小的孩子,父母總是說孩子長個這事分為“早長,晚長”,現在矮一點沒關系的以后還會長個,更有家長對“二十三竄一竄”深信不疑,認為23歲還會繼續長個。正是很多家長的這種錯誤觀念讓很多身患“矮小癥”的孩子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遺憾終生。其實,孩子身材矮小,很有可能患上矮小癥,家長一定要提高警惕。
什么是矮小癥?
矮小癥是指兒童的身高低于同性別、同年齡、同種族兒童平均身高的2個標準差(-2SD,標準線稱SD),每年生長速度低于5厘米者。簡單地說,如果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是班級里同性別孩子中個子最矮的,或年生長高度少于5厘米時,應考慮孩子可能存在生長障礙。
矮小癥的原因
小于胎齡兒/宮內發育遲緩:由于其孕母有慢性疾病史,服藥史,宮內缺氧、宮內感染等導致患兒出生體重或身長低于同胎齡、同性別最低標準。出生后半年內未能實現有效追趕,成年身高也低。
內分泌性矮小:如生長素缺乏導致的矮小,就是我們通常說的“侏儒癥”、甲狀腺素激素缺乏導致的矮小即“呆小癥”,性早熟所致成年身高低也屬此類。性早熟者與一般矮小不同,由于發育提前,成長期身高可高于同齡人,但因骨齡提前閉合,生長停止也早,最終身高常常較矮小。
營養缺乏性矮小:如果患兒較長時間內營養補充不足就會造成身材矮小,這樣的情況只要是及時的補充生長所需要的足夠的營養就一定可以獲得好轉。
精神心理障礙性矮小:由于不良的生活環境,患兒精神心理受挫折,造成生長緩慢。只要能夠及時消除原來生活環境中的不利因素,數月后會出現顯著的身高增長。
身體疾病因素:如導致生長激素分泌不足的垂體疾病、甲狀腺功能低下等內分泌疾病、粘多糖病等遺傳代謝性疾病,21-三體綜合征、先天性卵巢發育不全等遺傳性染色體疾病,慢性營養不良、慢性肝臟疾病、慢性腎臟疾病、嚴重貧血、反復呼吸道感染、低出生體重等,均可影響孩子身高的增長,導致個子偏矮。
矮小癥的預防
1.時時監測孩子身高
父母對孩子身高進行有效的動態監測,及時記錄在生長發育中的身高,并對其進行分析。如果對生長延遲、身材偏矮應重點觀察。
2.注意營養改善
飲食不均衡,營養不良也是造成孩子身材矮小的重要因素,加強和改善孩子的營養狀況,為其生長發育提供一個良好的營養基礎。
3.關注孩子情緒起伏
過度抑郁、焦慮會影響生長激素分泌,所以關注孩子情緒起伏,讓其保持平和,快樂的心情有助于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
4.關注孩子內分泌激素
生長激素和甲狀腺激素低下是產生矮小的常見原因,所以在孩子成長階段適當的體檢,關注生長激素和甲狀腺激素分泌是否正常是非常必要的。如果發現分泌異常,可在醫生的指導下及時糾正。
5.加強運動
運動能夠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研究表明持續60分鐘中等強度的運動,生長激素的分泌量是安靜時的兩倍。而白天從事適當的體育鍛煉后,夜晚生長激素分泌量也會相應地增加。合理的運動還可以改善骨骺軟骨細胞的血液供應,從而有助于提高骨骺軟骨的增殖能力。適宜強度的運動可以增加對骺軟骨的刺激,骺軟骨經常受到擠壓和摩擦,可加速骨細胞的增殖,從而促進骨骺的生長。
6.保證充足睡眠
在睡眠狀態下,生長激素的分泌量是清醒狀態下的3倍左右。
360常識網養生在線溫馨提示:孩子身材矮小,對孩子一生都會有著深遠的影響。如果家長發現孩子身高發育緩慢,一定要提高警惕,進行醫學檢查,排除“矮小癥”的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