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男孩子的陽剛之氣
性認同是兒童對性角色的自我體驗,而性角色則是性別的公開表現。3歲以前的幼兒已經開始對自己的性別進行認同了,但是在行為方面尚沒有明顯的男女區別。5歲是幼兒以自己性別角色適應社會的起始年齡。目前,幼兒園和小學教師多為女性。所以,家庭在培養男孩的陽剛之氣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1)帶孩子到戶外去游戲、去玩耍
父母親不管工作有多忙,都要盡可能地多和孩子接觸、玩耍,進行體能活動,尤其是父親。父親以“大朋友”的身份帶孩子到室外去、到大自然中去,和孩子踢皮球、打籃球、打雪仗、爬山遠足、玩捉迷藏、摔跤等游戲和活動,在活動中,兒童體會了冒險帶來的刺激、成功帶來的喜悅,而且躲閃能力、奔跑能力等體能也得到鍛煉。在游戲中,孩子身心愉悅,這是孩子成長中最積極的因素;在活動中,父子可能會遇到需要解決的各種問題,有時,需要做出快速決定,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孩子的思維能力、判斷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訓練,獨立感和自信心也得到增強。
(2)不要過多地限制孩子的活動
愛玩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男孩。兒童在玩耍、游戲和好動的實踐中,認識世界,認識自己,了解社會和環境,增長自己的知識和才干。
家長在教育子女時,對其嚴格要求,給孩子立規矩,主要是對其生活的各個環節的所為提出具體要求,而不是一味地限制孩子的活動。在日常生活中,不少父母過多地干涉孩子的活動,孩子剛一出門,連忙說:“別跑,摔著”、“別跳,磕著”;看見孩子蹲在地上玩,又說:“別玩土,臟”、一會兒又說“別爬高,摔下來”……孩子在那兒玩,家長總是說這不能摸,那不能碰,不許這樣,不要那樣,弄得孩子無所適從,唯唯諾諾,事事都要看家長的臉色行事。過多限制孩子的活動,也就限制了孩子的獨立性和自主性,不利于孩子的個性發展;剝奪孩子動手的機會,不利于孩子的智力發展;限制孩子的游戲與運動,會使孩子失去很多歡樂,這些對孩子的身心發展均會產生不利的影響。玩耍在兒童,尤其是低年齡兒童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孩子正是在玩耍中增長各種生活能力的。
總之,家長不要過多地限制孩子的活動。當然,為防止意外傷害,也要注意禁止孩子從事危險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