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已婚女性患慢性宮頸炎 性生活是“催化劑”嗎?
由于子宮頸管黏膜上皮為單層柱狀上皮,抗感染能力較差,易發生感染。臨床多見的子宮頸炎是急性子宮頸管黏膜炎,若急性子宮頸炎未經及時診治或病原體持續存在,可導致慢性子宮頸炎癥。那么,導致慢性宮頸炎的原因都有哪些呢?
50%已婚女性患有慢性宮頸炎 性生活會是“催化劑”嗎?
1、年齡
宮頸炎的發生與性生活狀況關系密切,急性子宮頸炎多發于性生活活躍年齡(20-35 歲),由于多數宮頸炎患者無不適癥狀,很多急性子宮頸炎患者病情遷延形成慢性子宮頸炎。且性生活活躍者陰道炎患病率高,這也是發生慢性子宮頸炎的原因之一。
2、性生活頻率、經期同房及性伴侶因素
性生活頻率為3次以上/周、頻繁發生經期同房是慢性子宮頸炎的高危因素。性生活頻率高,陰道的微酸環境改變,菌群紊亂,易出現陰道炎癥等生殖道感染,從而引發慢性子宮頸炎癥。性伴侶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一環,性伴侶的不潔性生活史是女性發生慢性子宮頸炎的危險因素。
3、人流史、陰道分娩史
人流、陰道分娩均是慢性子宮頸炎的影響因素,人流次數≥3 次的女性慢性子宮頸炎患病率達58.0%。慢性子宮頸炎的患病率隨分娩次數增多而上升,陰道分娩是慢性子宮頸炎的危險因素,其危險度可能隨分娩次數增多而增加。
4、化學物質刺激
使用強酸性或者強堿性的藥物清洗陰道的時候要加強注意,如果陰道內殘留有這些化學物質將會導致感染上宮頸炎。
5、病原體感染
一些例如大腸桿菌、鏈球菌、綠膿桿菌、葡萄球菌等病原體會引起化膿性炎癥,從而引起宮頸炎。
6、其他因素
文化水平、工作類型均是慢性子宮頸炎的影響因素,妊娠狀態、多個性伴侶、初次性交年齡低于18歲、配偶包皮過長均為慢性子宮頸炎的危險因素。
專家提醒,想要預防慢性宮頸炎,主要應注意以下幾點:講究性生活衛生,適當控制性生活,堅決杜絕婚外性行為和避免經期性交;及時有效地采取避孕措施,降低人工流產、引產的發生率,以減少人為的創傷和細菌感染的機會;凡月經周期過短、月經期持續較長者,應予積極治療;防止分娩時器械損傷宮頸,產后發現宮頸裂傷應及時縫合;定期婦科檢查,以便及時發現早期宮頸癌,做到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保持外陰清潔:避免感染,平時避免用各種沖洗液,以免破壞陰道天然防護屏障;保持心情愉快也是一種增進免疫力的好方法,另外平常的生活作息也要正常,這樣才能讓免疫系統正常運作。